分享

实施五大示范行动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yx_gdx 2018-01-31

○李 俊

  滁州市介于南京和合肥两个省会城市之间,辖两市四县两区,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455万,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油菜主产区、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区、江淮生猪主产地、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常年粮食总产占全省六分之一,商品粮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畜牧、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滁州以建设农业大市、绿色生态强市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着力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绿色增效示范行动。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北片区域打造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南片区域打造200万亩优质安全水稻生产基地(发展100万亩优质粳稻),压缩玉米到50万亩左右,发展专用粮食品牌生产120万亩。二是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大力发展定远猪、皖东牛、千秋羊、天长三黄鸡等地方特色品种和特种养殖。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以2个水产大县和15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大水面友好型渔业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发展稻田养鱼、养虾、养蟹等,推进生态休闲观赏渔业发展。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5万亩。三是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在7个粮食生产大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200万亩,开展“三推”和“三节”技术应用300多万亩。

  以绿色生态发展为标志,实施品牌建设示范行动。一是开展标准化、品牌化创建。每年创建3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标准果园、1个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县、1个部级3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1000个。二是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推荐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等58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推荐安徽滁州养元饮品等14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推荐22家经营主体申报省级示范联合体。三是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特色加工。去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总数达到344家。四是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加强以邮乐农品、聚农E购两大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的电商对接,全市310多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网上营销,培育了1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覆盖全市的电商村站,建成村淘网点310个、“村邮”830个。去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过6亿元,同比增长43%以上。

  以推广体系建设为支撑,实施科技推广示范行动。一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950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0.76万亩。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完成38.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150万亩。二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全市农机购置补贴1.54亿元,补贴各类农业机具9070台套,受益农户8381户。建立小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9个,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10万千瓦,农机合作社402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1.5%。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开展政产学研推融合试点。凤阳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小岗村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共建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四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定远永祥养殖有限公司和天长周氏羊业的院士、凤阳小岗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等8个专家工作室。制定农技推广机构(种植业)创建星级服务评定办法。五是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点7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点两个全覆盖。六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站),鼓励支持1700多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指导服务。七是探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四个在大院”(工厂育苗在大院、农机服务在大院、田间管理在大院、粮食烘干在大院)社会化农业服务模式建设,全市良种覆盖率、关键技术到位率分别达到98%和68%,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56%、52%和62%。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实施主体培育示范行动。一是加强主体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共有家庭农场44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65家,国家级示范社25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100家,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去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近20万亩,流转总量达262万亩,耕地流转率达43%。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市在建五级示范园区1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25家,面积近330万亩,完成投资19.2亿元。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设施面积0.5万亩,机械化率达到89%。三是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环滁打造菊花博览园、大唐樱花园等十大生态观光农业园,建成县级“三界外”等一批休闲农业园,举办来安桃花节、明光油菜花节、南谯玫瑰花节等节庆,申报小岗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休闲农业园区154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和基地2家,国家级三星以上示范点5家,省级以上示范点9家。

  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实施改革创新示范行动。一是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市79.97万户、其985.9万亩100%完成了外业测绘,农户证书发放99.99%。二是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2个改革试点村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界定成员、设置股权等工作。推进天长市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146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成员49.75万人,量化资产7950万元,设置股东43.27万人,发放股权证书11.6万份,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22家、集体经济合作社24家。发出了全省第一张股权证书。三是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省级试点村来安县半塔镇罗庄村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设置股权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其他县(市、区)启动村试点。四是构建全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出台《滁州市农村产权交易规程(试行)》、《滁州市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建设“1+6”模式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架构。五是全省唯一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定远县)取得突破。县农商行、县民丰银行为新型经营主体办理了抵押申请登记,近期发放抵押贷款119万元。

  (作者为滁州市农委主任)

  ★责任编辑:江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