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块广告牌:戏剧反转中众生的自我救赎

 钭赖扈_wmaeuwf 2018-01-31

聊过了奥斯卡提名最大赢家的《水形物语》,今天来说说这部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上仅次于《水形物语》和《敦刻尔克》的电影——

《三块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同样也席卷了多个重要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它捧走了第7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四项大奖。还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那么,《三块广告牌》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一个美国小镇的荒凉公路上,俨然树立着三块广告牌,极具视觉冲击的红底黑字:

强奸致死?

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这三块广告牌,在旁观者看来,会这么想:

哦!有人被强奸致死,而这个威洛比警长是没能力不作为的警察吧,没有把案件及时侦破导致凶手至今还逍遥法外。这大概是受害者的家属向警方发起的强烈控诉。

是的,我们会有刻板印象:家属是受害者,备受煎熬,处于弱势群体;而警察是不作为的一方,官僚主义,处于欺负弱者的一方。

可事实并不是你单纯看到的那样。

现实是,这确实是一个被强奸的女孩安吉拉的母亲米尔德里德,而这位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并不好,出事前,女儿曾经因为跟母亲吵架而想要搬出去跟父亲一起住。

在女儿出事的当天晚上,米尔德里德刚与安吉拉吵了一架,就因为不肯借车给安吉拉,并说了气话……没想到一语成箴。

所以你说这位母亲是受害者?是,她是受害者,但她也是这起悲剧的加害者之一。

在警长因为三块广告牌的事情找到米尔德里德,并告诉她其实他已经身患疾病时日不多时,米尔德里德的反应是:“我知道,但那三块广告牌不就在你还在的时候才有用吗?”

这种冷漠可能让我们反过来觉得米尔德里德是个闹事者,不值得同情。

现实是,威洛比警长,他并不是个不作为的官僚,他是受全镇的人爱戴的警长。而且已经尽力侦查安吉拉的案件。重点是他已经身患癌症,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

所以你还会觉得威洛比警长是坏人吗?不,你会开始有另一个看法,或许觉得他其实很敬业,或许因为他的疾病而同情他。

就连一心想要diss警察的米尔德里德,在警局跟威洛比警长互怼的时候被警长不小心喷了一脸血之后,都瞬间不知所措,甚至心生怜悯。

了解了故事中两个重要人物的矛盾,我们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其实,这只是故事中矛盾的开始,导演在故事中的多个地方设置了这种转变,让我们在转变看法的过程中,如剥茧抽丝般地窥探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

这充分体现了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戏剧表现手法。麦克唐纳是戏剧家出身,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直面戏剧”运动的代表性人物。

他善于在故事中赤裸裸地反映现实社会的冲突,将人物放置于暴力与两难的语境中去塑造和探讨。

而《三块广告牌》,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加长版的戏剧,麦克唐纳用他充满戏剧张力的黑色幽默,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美国小镇上的三块广告牌引发的一系列人物的众生相。在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双面性的,充满矛盾的。

(以下包含故事重点的剧透,慎读)

这在一开始已经提到过。母亲米尔德里德,她虽然站在法理高地,以受害者的身份严厉呵责警察,但是可以看到,米尔德里德是为了心里的自我救赎,她潜意识地认为是她对女儿说的话造成了安吉拉的死亡。

她忍受着内心的煎熬而无法释怀,所以她需要找一个宣泄情感的地方,于是她将矛头对准了威洛比警长。

而威洛比警长是谁?可是受众人爱戴的好警察。这使得全镇的人都为威洛比警长抱不平,教父到家里劝告米尔德里德却被轰出门;前夫因为这件事情上门拳头相向;牙医故意想把米尔德里德的牙齿拔掉,反被她钻破指甲;警长的好徒弟迪克森更是暴跳如雷,直接揍了广告商,并且跟米尔德里德冲突不断。

当全镇的人都在讨伐米尔德里德无理取闹的做法时,我们也为警长愤愤不平。此时的米尔德里德却独自在广告牌下,浇着花,对着一只小鹿诉说心事。

我们看到平时不苟言笑一脸冷漠的米尔德里德,她的孤独和无助,在她的心里,其实对女儿是深爱的,只是刀子嘴豆腐心,此时她的情感流露,又让我们开始了同情。

而在警员迪克森身上,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易怒的,歧视黑人,有同性恋倾向的痞子警察形象。

直到,警长的自杀和两场大火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警长自杀留下了三封信,一封给自己的家人表示深爱和歉意,一封给米尔德里德表示他没有抓到凶手而感到惭愧,另一封就是给到他的爱徒迪克森。

随着警长的信说出的心里话,我们再一次看到人物的心里和性格的变化。

本来米尔德里德读过了警长的信之后,心里在慢慢释怀,却发现广告牌被人烧了,她又一次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警局,夜里跑到警察局放火。

谁知道,此时的迪克森在警局里读着警长的信……

“放下怨气,你知道要成为一名警察,需要的是爱,因为内心的平和才得以深思,你甚至不需要一把枪,当然也不需要怨恨,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警长在感化着这个表面暴力,内心却也充满爱和正直的警察。他暴力,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同性恋的倾向让他在社会上遭到歧视。

此时我们对他的看法又一次发生了转变,而迪克森也因为警长的信,想要做个好警察。于是,他抱着安吉拉的卷宗,从大火中跑出来……

他在浴火中重生,此时米尔德里德看到了这一幕,内心又一次发生了触动和转变。她不再与迪克森为敌。于是,发生了结尾处的那场戏剧变化。(这里就不再剧透了,这个开放性结尾也引发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其实,电影中的每个人物,他们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他们都是矛盾的,冲突的,都在进行着自我救赎。不仅是文中提到的母亲、警长、警员,还有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周围的一群人,甚至是整个小镇。

这也是导演在电影中对群像的塑造的成功之处。

导演麦克唐纳把幽默、荒诞、痛苦、人性与美德糅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场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然后适可而止,让我们自己解读电影隐藏的东西,自己思考这个荒诞的社会。

最后,想分享几首在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每次的戏剧冲突,都少不了一首配乐,让暴力的发生有种仪式感,恰到好处地牵动着戏里戏外的人的情绪。

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谣《Last Rose of Summer》(《夏日最后的玫瑰》)——

当真挚的心已枯萎,

所爱的人已逝去,

谁还愿留在

这荒冷的世上独自凄凉?

这几句歌词,正是女主内心真实的写照。

《MildredGoes To War》 带有西部片色彩的纯音配乐。

《BuckskinStallion blues》一首来自于Townes Van Zandt的民谣歌曲。

《Chiquitita》70年代风靡欧洲的瑞典摇滚乐队ABBA的一首经典曲目。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根源摇滚代表歌曲之一。

《三块广告牌》将在3月2日登陆全国院线,敬请期待戏剧大师麦克唐纳的这一场既冷漠又温暖的黑色幽默戏剧。

有窗电影:另一扇窗看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