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北宋著名的白体诗人、散文家,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词

 yh18 2018-01-31

他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邵氏闻见后录》谓“其家以磨面为生”。

他九岁能文,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

他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据说欧阳修十分仰慕他。

他就是北宋著名的白体诗人王禹偁(cheng),他一生仅留下了一首词。

他是北宋著名的白体诗人、散文家,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词

【点绛唇·感兴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北宋初年的词还没有脱离花间派那种浓艳的风格,王禹偁的这首词却是清丽淡雅,境界比较开阔,别具一格。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点绛唇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他的这首《点绛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他是北宋著名的白体诗人、散文家,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词

在诗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早年多作闲适诗,晚年多作讽喻诗,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对雪》、《感流亡》、《官舍竹》、《对雪示嘉佑》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

【官舍竹 】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他是北宋著名的白体诗人、散文家,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词

王禹偁是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