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法国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 20 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我跟我的朋友不同,我嘲笑一切规矩,从最低级的事物中获得乐趣。活得像个阴险的少年,像个老头,我一点都不以为耻。失败的,醉醺醺的,满脸通红,在一个全是裸女的风月场所:看到我无精打采,嘴角皱纹表现出焦虑,没人会认为我是在享受。我觉得自己庸俗,而且已经到无法再忍受的地步,但既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至少还能陷入某种真实的贫瘠。 ——《不可能性》
极端的奉献是虔诚的反面,极端的邪恶是快感的反面。 ——《不可能性》
我是个不幸的人,一个孤独的残疾人。我害怕死亡,我爱,我以各种方式承受折磨:于是我抛弃我的痛苦,然后说它们在撒谎。外面很冷。我不知道为什么床上的我身体滚烫:我没生火,天寒地冻。如果此时我赤身裸体在外面,挨打,被捕,迷路(在外面比在房间里能更好地听到哨声和炸弹爆炸声),我牙齿打架的声音还会继续撒谎。我曾在妓院脱下过那么多女孩的衣服。我酗酒,我喝醉,我只有在无法被拯救时才是幸福的。 ——《不可能性》
人是贪婪的,他被迫如此,但他谴责贪婪。 ——《内在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