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尔迪厄:无时不刻都在的偏见

 置身于宁静 2021-07-20

布尔迪厄在其著作《自我分析纲要》中就指出,偏见无处不在,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特有的环境和知识结构体系下来阅读他人。

人为划分的不真实边界、自以为客观的惯习以及某种如同棱镜般的思维模式,它们无时不刻地都在影响和曲解人们对他人及其思想的阅读。

布尔迪厄:无时不刻都在的偏见

“一百个观众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可能性解读,却也隐藏着“理论生产”危机。

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知识背景、语言、种族、偏见和刻板印象中去挑选和曲解自己所认可的思想,并用“方言”似的地方思维转译出来。

看似吃着“进口”食品,本质却是“出口转内销”。

布尔迪厄认为,通常人们都忽略某种理论和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生产场域”。

各国的知识领域犹如各国的贸易,出口国虽然决定了思想产品的形式,但在接受国中却容易受到挑选和过分透视。

知识选择偏好,也无时不刻带来困境和偏见。

布尔迪厄:无时不刻都在的偏见

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观察到的现象归结为某种可能性,但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是被解读者限定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为何会如此多版本解读的原因。

那么如何减少这种知识生产场域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

布尔迪厄认为,要最大程度减少这种扭曲,需要建构一种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可以使各国在文化上、知识生产上的潜意识结构浮出水面。

布尔迪厄:无时不刻都在的偏见

这样,就可以超越各国、区域内部知识生产场域的界限和流通过程中的扭曲。

感觉有点像公式转换表,但维特根斯坦早就指出,这种转换的“不可能性”。

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并没有进步,都只是在各种“同义反复”的转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