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5宝鸡日报 1978年, 三只秦公镈 和四只秦公钟 在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 
专家经过解读这些乐器上的铭文推测,这组乐器以前一共是9件,重复镌刻铭文5篇。这个数字有没有很熟悉? 秦公镈扉棱上的龙纹,也暗示了这个数字,左右侧棱上各9条龙,前后各5条。是不是明白了点什么?
什么? 到底是什么? 看铭文! 
秦公镈铭文135字。大概是说,自从先祖襄公接受周王室的册封,文公、静公、宪公治国兴邦。现在到我这一代了,立志效忠周王,把自己的疆土经营的蒸蒸日上,君正臣贤,四夷宾服,造这套乐器请天下的诸公来欣赏,希望世界和平千秋万代。

怎么说了这么一大堆客气话?啥意思? 意思是:秦的疆域是合法的,是周王室赏的,谁也不能眼红! 另一层意思是,当年天子为啥赏?是因为我祖先拯救了天下! 怎么回事?事情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黑色旗帜
大禹治水成功的那天。舜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赏给大禹的副手大费黑旗,让他的族裔在黑色的庇佑下繁荣壮大,并赐给他一个姓——嬴。 禹建立了夏,禹逝世之前,禹的儿子启得到天下,他害怕大费的声望过高,影响自己的统治,大举剿除大费的势力。

大费的玄孙费昌领导部族的时候,夏朝已经传到了最后一个君王——癸,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暴君夏桀。费昌向癸谏言,希望他能够爱惜民力,戒除奢侈。癸不但不听,还认为费昌此举意在收买民心,意图谋反,于是悄悄命人将费昌监禁起来杀掉。费昌得到消息。连夜举家奔逃,投奔汤。这位在河南召集天下英雄的商部族首领,得到费昌,如虎添翼,他借助嬴姓部族快速突袭的战车和远程攻击的长弓,踏破了夏的城阙。 帮助商夺取天下的嬴姓部族,却被指派到遥远的西戎,靠强弓快马在戎狄间抢饭吃。

骠骑之乡 到了商末期,嬴姓部族的两届首领蜚廉和恶来父子,是闻名天下的盖世英雄。就像夏的历程一样,商走到了历史的终点,在岐山下的周部族开始了反商兴周的大业,他们依旧借助了嬴姓部族的战斗力。武王伐纣之后,嬴姓部族依旧在西陲游荡,周和商一样清楚的知道,中原的繁华和安逸随时会激发他们夺取天下的雄心。把这支来去如风的劲旅放在边疆,表面上是满足他们的生活习惯,实际上是希望边境时时爆发的小规模冲突,能够释放他们根本无处发泄的旺盛精力。而且,对付西边虎视眈眈的戎狄,还有谁比骁勇的嬴姓部族更合适呢?于是,在周西边渭水河畔的大漠草场之间,牧猎于此的嬴姓部族因为封地被称为秦,一个以骏马为骄傲的骠骑之乡。
与子同袍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做了一件祖先一直想做的事,把秦的都城向东迁到了汧邑,也就是现在陇县境内。从商代至今,这是秦人最靠近中原的时刻了,再往东一步,便是关中的八百里沃野,如果能够剽悍的秦一旦跃马秦川,中原对他们来说便是坦途,那么天下的诸侯乃至天子,恐怕晚上都睡不好觉了。天子和诸侯都不愿意承认这个部族的合法性,一直没有给他们一个安居于此的身份。所以秦在这里小心翼翼,如同捕猎之前的猛虎潜伏在长草之中,蹑足潜踪,等待着一个绝佳的机会。

短短的5年之后,机会来了。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做太子。幽王的老岳父,也就是申后的爹,宜臼的外公申侯怒不可遏,联合犬戎大举攻入镐京,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下。事后,申侯和其他诸侯重立宜臼为周平王。
但,镐京已经不是以前的镐京。被申侯请来杀掉幽王的犬戎,一来就不想走了。他们烧杀掳掠,王城与宫室一片狼藉。幼弱的的周平王如同鬣狗群中的羔羊,诸侯想带着平王前往洛邑另立新都,却忌惮犬戎的狂暴,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秦襄公来了。
秦襄公带着历代以来让犬戎望风而逃的骠骑,举着黑色的大纛,踏过硝烟未烬的碎石瓦砾,默默地站在平王身边。

这支黑色的队伍护卫着周平王出潼关,在黄河边狂野的风里一路向东,两岸逡巡的戎狄蠢蠢欲动,却忌惮秦的长弓与快马,只能静静地望着他们直到洛邑。 东周开始。
问鼎中原 感恩戴德的东周天子把岐山以西的地方都给了秦。
当秦人的铁蹄从关陇的山峡里第一次踏上肥沃的关中,望向中原的目光已经不再是仰视,一丝埋藏了千年倨傲的微笑掠过襄公的嘴角。“受宅赏国”。他心里知道,天子把这片戎狄肆虐的土地给他,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礼物,因为这个礼物不是装在礼盒里送来的,是要他们自己去抢回来的。在这场争夺中,不论谁败,对于朝廷来说都少了一个心腹大患。在某种程度上,秦的威胁远远大于散漫的戎狄,天子心里并不一定希望谁赢。
秦公镈的铭文记录了这之后历史的转折,秦不但没有被戎狄削弱或者消灭,反而在这严苛的环境里成长迅速,强大的可怕。这套几乎有些“僭越”的宫廷乐器,傲慢的向周王室和天下诸侯宣示秦的存在。而秦公镈的主人秦武公,在他死后,也不忘告诉天下,秦会成为天下的主人——他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