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8-01-31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春纤

鹿肉的焦香与梅花的清香渐渐远去,写完诗性世界的纯真,在第五十一回,作者即将转向现实世界的世俗。本回上承诗词大会的余兴,以红楼中最完美的薛宝琴收稍。

作者为了塑造宝琴的完美形象,实在是下足了功夫。曹公对宝琴诗才的堆叠,正是一山接着一山,层层递进,到十首怀古诗,已经是凌峰绝顶。

在前一回中,曹公有意铺陈,并未刻意突出宝琴,反而是湘云在联句中出尽风头。湘云自有捷才,又有魏晋名士之风,联句恰投了她的性子,加上那块鹿肉的功劳,湘云夺魁自是情理之中。若开头便写宝琴夺魁,反而有不合理之处。联句的战况是湘云18句,宝琴12句,黛玉11句,这场联句,实实是三人对抢,作者虽未让宝琴夺魁,却也给了她榜眼的位置。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联句的战果并不能直接衡量宝琴的诗才。仅仅一场较量,样本量太少不足为信,偶然性实在太强,宝钗功力浑厚却只得五句,绝不是她的真实水平。试想宝钗若是也如湘云一般抢命联诗,这情形实在违和,不如让宝钗当个认真的旁观者,同众人点个赞、称声好也就罢了。

联句这一回之前,正式的诗社活动只有海棠诗和菊花诗,海棠诗湘云后来居上,菊花诗是黛玉夺魁,宝钗则在螃蟹咏中扳回一局。省亲时的集体作诗湘云没有参加,便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的结果。若以诗才裁定大观园中的女儿,钗黛自是第一流人物,湘云略逊,探春再次,李纨、迎春、惜春甚少参与,而宝玉和女儿们一处时总是落第的。联句这一社人数众多,新人们大多平平,惟有一个宝琴杀出重围,仅次湘云、不让黛玉,这场战果虽不能衡定宝琴的绝对水平,但能判定相对高度。虽未到达珠穆朗玛之巅,至少宝琴已在诗才的高原屹立不倒。

曹公为宝琴设置的第二次铺陈,是红梅诗。作者以退为进,巧妙安排了宝琴的参赛权,若是直接让宝琴参赛,未免有出风头之嫌。黛玉把红梅诗设计为联句的补充,使得人人尽可展才,宝钗又顾及了客人的身份,邀请了李纹李绮岫烟三位。此时李纨再替李绮推让,将参赛名额转给宝琴,宝琴的参赛便水到渠成。

但三首红梅花诗不过是引子,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才是重点,因此关于红梅花诗的篇幅不长,只是略有点染,以宝玉黛玉湘云的反应来写宝琴诗才。宝玉“深为奇异”,而全书中能让黛玉湘云“齐贺”的只有两位,此时的宝琴是一位,另一位是中秋夜联句的妙玉,足见宝琴之才。

作者实在厚爱宝琴,也许是因为人物出场太晚,所能获得的戏份有限,在她出场的戏份里,作者给了她太多的笔墨,层层晕染她的才华,这是其他女儿们都不曾获得的殊荣。

曹公对于宝琴才华的描写终于到了第三部曲。在这次诗谜的较量中,宝琴毫无争议坐上了冠军的位置。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与历次诗词大会的较量不同,宝琴赢在她的奇巧之思。之前的较量,应制便承恩颂圣,咏物便借物言情,纵诗词本身有多少出奇之句,都不曾像宝琴一般,寓谜语于怀古之中。对于诗社的女儿们,单纯的怀古或是诗谜都不是难事,黛玉翻几页书提笔可成《五美吟》,李纨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睡不着觉的工夫就能拿四书制谜。想要一鸣惊人,只有在钢丝上跳舞。宝琴自幼在外行走,游遍天下,怀古是她所长,此时拿来入诗,正是得心应手。

即使不考虑难度,单以数量论,宝琴也已经胜了。即便是算上探春那首尚未念出口的诗,众人也只才得了四首,而宝琴已经有了十首怀古诗谜,数量上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宝琴的十首绝句,单以诗本身而论,算不得多么高明。若论怀古,比之黛玉的《五美吟》,这十首怀古只能算是剧情简介,有“古”而无“怀”。不过怀古只是为了提升难度,若要兼顾恐怕有所困难。而作为诗谜,这十首绝句比之第二十二回中贾政悲谶语的那些,也未见有过人之处。而与上一回末宝玉、黛玉、宝钗的诗作相比,宝琴的“诗虽粗鄙”倒也不是完全的自谦之词。戚序本第五十回总评有“诗谜之隐秀”,为诗当秀,为谜宜隐,而宝琴“惹得纷纷口舌多”“小红骨贱最身轻”之类的句子,的确不是这群诗社儿女的审美。

但诗句本身的瑕疵已经不重要了,在曹公为她设置的超高难度下,短时间内完成十首怀古诗谜,宝琴就是这一场诗谜争霸赛的冠军。就像一场体操比赛,其他人都选择了同样的动作难度,评判的标准便只是技术,而宝琴是那个与众不同的选手,她拥有全场最高的难度系数,即使动作完成稍有瑕疵,也足够获得最高分,成为观众瞩目的对象。

曹公写《红楼梦》或有传诗之意,但他为宝琴制的十首怀古诗谜,其意不在传诗,而是为宝琴形象而写。事实上,写到宝琴怀古诗一节,作者已经无意在诗上再做铺陈,上一回的诗词大会已经足够热闹有趣,若是再来一回,读者也乏了兴致。索性一笔荡开,从灯谜中生出一番讥评,来谈谈宝琴将西厢、牡丹典故入诗。

这一番讥评看似正经八百,实则暗潮涌动,着实有趣,可谓大观园版的《全员说谎》。最博学的宝钗说“我们也不大懂得”;和宝玉共读西厢的黛玉道“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只有大嫂子是心口如一,可也被细心的读者发现了一句“及至看《广舆记》上”,原来在“不十分令其读书”的要求下长大的李纨,一面只以纺绩井臼为要,一面也会读这样专业的地理图书,真是曹公的好埋伏。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写宝钗挑错、黛玉回护、李纨说理,人人皆有其身分。宝琴前八首诗皆出于史鉴,惟有最后两首十分古怪,从戏本子上来。黛玉行酒令时误说了两句戏词要被提点,贾母看戏时特意说明“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宝琴将西厢牡丹公然入诗,若是无人批驳,便不是大家气象。若要有人批驳,惟有宝钗最为合适,这是她素来风格,况且又是自家姐妹。宝钗出言,非黛玉不能驳。此时的黛玉宽厚得有如宝钗,也深深懂得宝钗要让宝琴蠲了这二首另作的用心——宝钗说不可读闲书的一番话,黛玉是深深记在心上的。宝钗黛玉的这一回合好似双簧,这是金兰姐妹才有的默契。李纨担着教导小姑子们的重担,最后高大上的总结发言,当然由大嫂子来发表。

宝琴的这两首诗,意义还不止于此。

《蒲东寺怀古》写红娘撮合莺莺张生,却被老夫人拷打之事,这一首诗口气纯从《西厢记·拷红》脱出,带着红娘的娇憨倔强:你打我便怎样,小姐和张生已然是好事成双!《梅花观怀古》写柳梦梅在梅花观内拾到一卷春容,而后杜丽娘回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妇之事,不过这一首描摹情节稍为隐晦,不似《蒲东寺怀古》一首那么直露。然而宝琴直接借来杜丽娘所题的诗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总是不争的事实。

十首怀古诗谜,是宝琴从她从小儿走过的不少古迹中“拣”了十个地方写就,换言之,宝琴这位旅行家自幼爱好出游,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所到之处绝非这十处古迹。若要避免挑刺所写内容在史鉴无考,宝琴大可挑别处来写,以她所学另作两首绝非难事。可宝琴却没有任何顾虑,直接写上了蒲东寺与梅花观。

宝琴大约是真的不在意,在宝钗黛玉李纨们的一番讥评中,作者甚至没有写宝琴的任何反应。

初读西厢的黛玉,被宝玉用书中的情话表白,登时“带腮连耳通红”。当她第一次注意到《牡丹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细嚼其中滋味,是“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些读过所谓“淫词艳曲”的少年,宝玉、黛玉、宝钗,无一不是偷读。宝玉只敢挑文理细密的几套带进园子,只敢在无人处自己密看。黛玉被宝钗问话,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回忆自己读这些书的时节,也要承认当年的淘气。

与他们相比,宝琴的坦然令人惊讶。

读书不需要偷偷摸摸小心翼翼,读禁书才需要。宝琴能够坦然,唯一的解释是,对于她来说,这不是禁书。

是啊,这是宝琴。这是八岁就跟着父亲出国去西海沿子上买货的宝琴,这是《红楼梦》所写女子中唯一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的宝琴。她能以女儿之身游历四方,又怎会被几本杂书禁住?

出于情节演进的考虑,作者不得不令宝琴在前八十回已过半时才出场。她出场时已是人见人爱的美少女,容貌不下宝钗,聪敏不让黛玉,爽直有似湘云,完美得让人挑不出错。宝琴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我们这群好事的读者见证了黛玉的成长,于是面对宝琴的完美,往往又有遗憾:如此完美的宝琴,是如何长成的呢?

“精读红楼”第五十一回(上):完美是怎样炼成的

曹公无暇也无法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但他为我们留下了线索,留待我们自己去编故事。

来,让我们铺开一张亚洲地图,按照宝琴的怀古诗一点点描画:金陵城的桃叶渡和钟山,一水之隔的广陵,更远一点的淮阴,再远的地方,青冢马嵬赤壁梅花观蒲东寺,交趾大约是往西海沿子的路上经过吧……有一年她曾经过京城,在那里定下了亲事,惜之第二年父亲病逝,宝琴的旅行也就此暂停。再度收拾行囊,就是告别金陵城,兄长薛蝌带着她进京发嫁。

如果肯再细细琢磨,这一幅线路图可以更具体更生活,甚至可以写成一部《宝琴日记》。这部日记里,会记下宝琴在赤壁与东坡同醉,在马嵬为杨妃感叹,在蒲东寺大约对张生不屑,梅花观里想一想自己未来的良人,当然,还有真真国女儿写的好诗。这部日记的背后,是一位开明智慧的父亲,一位慈爱宽和的母亲,一位亲切踏实的兄长,以及他们共同走过的几千几万里的旅途。这是红楼里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

所谓完美,大抵就是如此炼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