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辛苦养蛙,而我只想吃蛙

 昵称535749 2018-02-01

来源:橄榄画报     2018-01-31 10:45

最近有一只爱旅行的小青蛙刷爆了胖友圈。

其实除了拔拔三叶草,给蛙蛙的包裹里准备好食物和道具,玩家在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 这就是我家“呱娃子”本蛙了

因为有一种类似“养孩子”般的心态,据说玩这款佛系小游戏的人都露出过一种“老母亲”般慈祥的笑容。

可是,养了两天“呱娃子”的我似乎并不是个当妈的料啊。我想说,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如此邪恶,一心想着吃蛙这回事吗……  

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一家餐厅有蛙吃,我大概就不会点鸡鸭猪牛了。

牛羊腥膻,鸡鸭做不好也会有骚味,与其冒险,不如食蛙。如果不是死抓住寄生虫这个梗不放的话,蛙类好像真是一种怎么做都不会出错的食物。

烹蛙比较依赖调味,讲究“重加工”。至少,“清水煮青蛙”这种事好像还真没在餐桌上遇到过。

私以为蛙的最佳做法还是川渝那一派。

▲ 麻辣诱惑蛙,跟记忆中的好像不太一样……

当年就是麻辣诱惑的麻辣诱惑蛙  带我入的坑。切成块的牛蛙浸在红油里面,蛙肉很嫩,没有筋膜,也比牛羊肉更易入味。如果调味好的话,包圆一整锅完全无压力。虽然麻辣诱惑已经不像我上大学时那么走俏了,但如果偶尔去吃吃的话,麻辣诱惑蛙还是必点选项。

同样属于川菜做法的还有泡椒牛蛙  仔姜牛  蛙。其实辣椒这种只在四川人餐桌上横行了百年的调味料,未必就是川菜的主角。在很多四川人心目中,豆瓣酱和泡椒才是川菜的灵魂所在。

▲ 脆嫩的仔姜,看起来就像欧洲的高端食材,白芦笋

仔姜牛蛙是自贡盐帮菜的一大特色。这里面脆嫩的“仔姜”并不逊于牛蛙:鹅黄色的仔姜顶部还带着一抹嫣红,无论是口感还是造型,总能让我想起欧洲的名贵食材,白芦笋。比起麻辣牛蛙的简单粗暴,仔姜的清香脆嫩似乎是牛蛙更好的归宿。只不过,要想吃地道的仔姜牛蛙,恐怕只能跑一趟自贡了。北京这边就算能买到仔姜,十有八九也已经过了“宝宝的年龄”。

▲ 仔姜蛙里面的姜,丝毫不输给蛙

在北京吃的最多的还是干锅牛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直门内的蛙蛙叫干锅年代(以前明明叫“哇哇叫”的),很多年前刚工作的时候经常和同学去那里聚会。干锅牛蛙其实无甚新鲜,蛙肉先炸再调味,虽然没得川菜做法精细,但对于爱蛙的人来说,在配菜里扒拉着找肉吃也有一种占有欲得到满足的畅快。

说起吃蛙的畅快,就想起了双井附近的“一蛙面 ” 。牛蛙和面条这种组合还是第一次见,也完全搞不清出处。意思有点像是南方的面,把蛙做成了浇头。老板大概是个极度嗜蛙的实在人,一碗牛蛙面端上桌,只见蛙不见面。牛蛙微微辣,有浓郁的胡椒味。实际上,把上面的牛蛙吃光,也就饱的差不多了。

▲ 一蛙面家的牛蛙面,吃完浇头真就饱了

这碗面我足足吃了半个小时,猜,到底是什么拖延了时间?

当然是啃蛙骨头两边的小脆骨啊!身为一个嗜蛙狂魔(而不是养蛙慈母)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吧,科科。

对于蛙, 我还有一个执念,就是江西的庐山石鸡。石鸡并不是鸡,而是产自庐山山涧的一种蛙类,通体发黑,样子不怎么好看,但是肉质极其鲜美,非“傻大粗”的牛蛙可比。石鸡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拾遗》里记载:石鸡尚可滋补,治疗小孩痨瘦,疳积。说白了,就是脾胃不合。

▲ 庐山石鸡,通体呈黑色

健德门附近有一家不错的江西馆子(西江美食舫)有这道菜,烹饪手法也是秉承了湘赣一带重油重辣的基本方针。本来一直想去碰碰运气,后来听说现在连庐山本地人都很难吃到真正的石鸡了,只好悻悻作罢。

在食材的丰富性上,南方人永远比北方人有话语权。有个江西小伙伴告诉我,在吃青蛙还不违法的年代,红烧青蛙的味道在他心目中甚至超过了庐山石鸡。吃蛙这种事,向来不能“傻小子认大个”,反而是个头小一点的蛙才更有滋味。

你有哪些吃(养)蛙心得吗?欢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