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的“清道夫”来了,连吃三天赶走10来年的湿毒,用一个好一个!

 重山水清 2018-02-01

在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其他的都好说,例如寒、热,寒则温之,热则寒之;风则驱之,燥则润之,暑则清之。而湿邪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依然存在,且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当湿气遇到寒气就成了寒湿,湿气遇到热气则成了湿热,湿气遇到风则成为风湿,而湿气在皮下,就形成了肥胖。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舌苔厚腻:舌苔非常的厚或者舌体胖大,并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的话,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太重了,应该及时地调理过来。

食欲差:如果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这种现象意味着脾胃功能较弱,体内湿气过重,且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夏季。

精神状态差: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头昏脑涨,易困倦,记忆力减退。古人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说明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表现。

排便情况:当你上厕所的时候,观察下大便,是否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如果你每次上完厕所,大便冲不干净粘在马桶上,那么一定是体内湿气在作怪。而且,湿气会让便秘如影随形。

出油:如果头部或脸部经常性出油,那么体内肯定存在湿气。另外脸部出现顽固暗疮,消了又长有可能也是湿气所致。

湿气重可分为两类:寒湿和湿热。寒湿体质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身体阳虚,同时湿气重,导致湿气停留。二是外界湿寒引起,夏季虽然天气热,但是现代人使用空调,加之夏季湿气大,合并导致了湿寒问题。一般湿寒会表现为冷的现象,如胃寒咳嗽有痰、流鼻涕、腹痛、痛经等。但也有部分人会出现脸上长斑、长痘、反复口腔溃疡口臭等现象。

湿热体质主要因为夏季天气热、湿气大,湿、热合并进入体内,或是因为湿气长期不除,而化热,也可能是阳气过盛导致。湿热的体质主要表现为午后身体发热、舌苔黄、小便黄、皮肤与眼睛黄、皮肤长痘、情绪暴躁、易疲乏、便秘或大便溏稀。湿热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上火,仅仅靠降火茶,或许可祛热,但不能去湿。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冬天最怕的就是阴冷,人体最怕的就是湿邪。我大姐就是因为总是晚上洗头,身上湿气比较重,痘痘、湿疹不断,每天愁眉苦脸的。后来,姐夫在网上找到了维什么予什么白,也就一个多月,大姐的痘痘消了湿疹也没了。

承山穴是迄今为止去除困扰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顽症——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这是为什么呢?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

按压承山穴,是要有讲究的。按承山穴位的时,开头只能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千万不要把别人或自己按得剧痛难忍。谁都怕疼,在能保障效果的情况下,咱们应该尽量把疼痛减少到最小。在按揉承山穴时,如果有明显的胀痛感,就表明体内有湿气。这时不要顾虑,可以持续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因为膀胱经的阳气开始起作用了——体内的湿邪,正在慢慢地排出。 有些人晚上睡觉或游泳时容易抽筋,这是因为身体受了寒湿邪气。这时只需轻按承山穴,抽筋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我们都知道身体里,有两个管理水的脏器,肾脏和脾脏。肾脏喜水,脾脏厌水,喜欢干燥。健康的人,肾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肾阳能和食物营养起反应,产生体温热量,将水蒸发向上蒸腾,是肾的能力,让水份能分布全身。脾会主管肠胃,将体内的水份吸收进血液里,血液再将这些水分运回肾脏,部分水分被制成了尿液,于是这样,形成了体液的循环。但若脾虚了,大量的水湿,也就是湿气会在体内大量地堆积起来,形成湿气重,所以大多湿气重的人都伴有脾虚的情况!因此,祛湿的同时必须健脾。玉米须泥鳅等都是去湿气养脾胃的好东西,可以将它们做成美味的食物,让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泥鳅炖豆腐

材料: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做法:泥鳅炖豆腐的做法也很简单,先将泥鳅除去腮及内脏,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及食盐,煮至半熟,再把豆腐放入锅中,炖至泥鳅熟透即可,宜空腹温热食用。

泥鳅,又名鳅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22.6克,还含有B族维生素。传统中医学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的作用,可除燥、预防阳痿,还可作为盗汗、痔疮的辅助食品。《泉州本草》有“泥鳅炖豆腐”的食疗记载,这道菜已经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此方能补脾利湿,对黄疸、小便不利及脾虚胃弱者有效果,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也有明显的作用。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很少。因此老年人食之更为适宜,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贫血、肝炎患者等,亦多食有益。在日本,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人们把它当作高级营养补品。这样的好东西,您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玉米须煮鸡蛋

材料:玉米须100克,鸡蛋2个。

做法:将玉米须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复煮片刻,吃蛋喝汤。

玉米,大家都知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殊不知玉米里还藏有一宝,但通常被大家扔掉,它就是玉米须!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中医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具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作用。能够用于康复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等疾病。玉米须煮鸡蛋具有平肝清热、利尿祛湿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