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句《道德经》之第三十七章(2)

 引春 2018-02-01

每天学习一句《道德经》之第三十七章(2)

第三十七章(2)

原文: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释义:

“作”,兴起。“正”,即“定”,安定、治理之意。

翻译:

化育生成而欲念滋生,我将用无以名状的“道”之朴真使其安定,使其不再有贪欲。制止欲望,趋于安静,天地万物将自会清平安宁。

旧注:

高明:“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谓根绝贪欲,清静无为,天象乃运转正常,地气与四时相应,则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札记:

1. 人的内心不平静了,犹不切实际的欲望滋生了,所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平静了,所感知的事物也就不淳朴了。欲望的产生是正常的,但能够制止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在刚有苗头的时候就控制住,是悟道之人的一种智慧,也是人一生都要坚持的修炼。

2. 人的不切实际超出现实的欲望,就是贪欲,为什么“无名之朴”可以镇得住贪欲?因为“朴”是未经雕琢的,是根本,是人的初心。促使人前行的,是最初的目标;诱惑人左右摇摆的,是各种后来产生的欲望。所以经常回归内心,观其往复,则可以消解各种贪欲,使自己安静。

3. “无名之朴”就是“道”。“道”的原则,可以帮助人化繁为简,有舍之后有得。“道”的原则,也即是“无我利他”,掌握这一点,就镇得住各种贪念。使自己安静下来,心无旁骛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