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峦叠嶂咏关山

 songsgt 2018-02-01
陇山篇
重峦叠嶂咏关山
发布日期:2018-01-31宝鸡日报
  关山,古称陇山,又曰陇坻、陇坂。它雄踞千水之上,横亘于渭河之北陇县、清水、张家川三县交界,山高岭峻,道路难行,自古为陇右要冲、关中屏障,是古代的军防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关陇大道的必经之路,有秦陇钥锁之称。关山古道,连接着关内八百里秦川和天水,曾经驼铃阵阵、马蹄声声,异常繁华。走进千姿百态的咏陇山的唐诗殿堂,就像踏进了一座意蕴悠远的美丽世界,让人心旷神怡。
  关山既是一座历史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翻开浩瀚烟渺的历史风尘,穿越千年的岁月沧桑,在这条古道上曾留下许许多多的故事:秦人东进,西汉张骞开拓西域,东汉刘秀灭隗嚣,唐玄奘西天取经有传奇……到了唐代时期,关陇古道更为兴盛,是一座散发着浪漫诗意的山脉,是流淌着诗歌的古道。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从军路过关山,面对绵延百里的崇山峻岭感慨万千,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歌吟关山的传世佳作《陇山》:“陇坂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从来共鸣咽,皆是为勤王。”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戎报国的心情和苍凉哀愤的隐愁。
  而田园派诗人王维却将莽莽关山赋予了别样的情怀,《陇头吟》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作者将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三种边塞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一首《关山月》则借写关山之巅的明月,使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一生卫国保稷,从军六年,往来于西北广大地区,曾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边塞绝唱。《经陇头分水》中深情写道:“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游子对故土的留恋之情可想而知。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的这首《哀陇民》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统治者们逼迫陇民捕捉鹦鹉专供他们玩耍,以致不少人因此而丧生的描述,辛辣讽刺了封建王朝的腐朽与荒淫,对受害者深表同情和哀怜,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群众的同情之心。
  陇山苍苍,孤城寂寂,远漠茫茫。边塞的风,曾吹皱了多少文人志士心头的哀愁和情怀,将满腔衷肠诉诸一座山,写尽人间多少沧桑事,尝遍人生几多悲愁,直叫人牵肠挂肚。
  而今,千年陇道变通途,宝汉高速公路、 344国道穿境而过,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偏居一隅的关山腹地更是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今天的诗人在这里写下的都是幸福的诗篇。这座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魅力绽放,成为我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刮目相看。
  一座山的千年蝶变,潜移默化地印证着一座城的文化自信。今日的陇州人沿袭着古人贤士留下的优秀文化,汲取着时代的阳光雨露,为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陇州书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