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伊斯兰教礼拜场所叫“清真寺”

 白志涛 2018-02-01



免责声明

      宛穆驿站致力于传播知识,部分内容来自网络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文章表达为作者观点,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伊斯兰教的礼拜场所,阿拉伯语称masjid,直译作“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在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现多称为“清真寺

严格推敲起来,清真寺这种称谓与阿拉伯文的并不尽一致;在阿拉伯文中,它仅指礼拜的场所,而“清真寺一词的含义要更深刻,更含蓄些,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些,事实上,清真寺已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了。

那么“清真寺一词究竟是何意呢?


先看“寺字。古已有之,最早在《诗经》中有所谓的“寺人一词,原指古代宫中供使令的小臣,后来人们也常称宦官为“寺人,其后“寺又成了官署的名称,汉代时有鸿胪寺、太常寺等九卿的官署,南北朝时北齐又设置大理寺是执掌审核刑狱案件的中央审判机关,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印度佛教竺法兰应邀来华传教,现住在鸿胪寺,后来在御道南创建住所,因其所携经典系白马托载而来,故名其后来的住所为“白马寺,此后“寺字多为各宗教教堂所采用,唐代景教、袄教的教堂曾分别被称作“大秦寺”、“波斯寺”,伊斯兰教初入华时,其礼拜的场所多被称作“堂”。唐杜环《经行记》中称“礼堂”,北宋欧阳修撰《唐书﹒大食传》时亦沿用其称,南宋岳珂《桯史》则称“祀堂”,方信孺《南海百咏》中称“礼拜堂”。元代以后,多以“寺”称之,如怀圣寺、真教寺、清静寺等。由此可见,清真寺的“寺”字,无非是因袭和沿用了佛、景、袄等宗教寺院的使用法罢了。

“清真”一词,原作纯洁质朴之意,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以该词入试。唐代姚和《寄石书院僧》诗:“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伟大的诗人李白也曾以“裴子含清真”、“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的诗句,赞颂裴政、王右将军的品质,宋代陆游也在其《园中赏梅》诗中,以“阅尽千葩百卉花,此花风味独清真”赞美纯洁质朴的梅花,后来,一些宗教始以“清真”一词命名自己的寺院,如道教有“清真观”明弘治二年(1489)年重修的河南开封犹太教堂,即称“清真寺”。



伊斯兰教使用“清真”一词,据目前的可靠史料来看,据《元史》本传,赛典赤约在至元元年(1264年)任职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期间,重修西安清修寺后改名“清真寺”15世纪中叶以后,“清真”一词广泛被伊斯兰教借用和“垄断”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天启四年(1624年)北京三里河《重修清真寺碑记》时说:“寺以清真名,志洁也;清真以礼拜名,志敬也”,近代新疆回族宗教长马良骏释云:“清则净也,真则不杂也;净尔不杂,就是清真。”


masjid被穆斯林一直视为真主的房子,当然是至清至真、净而不杂之处,故称之为“清真寺”,显然这些解释都是以“清真”的本意纯洁质朴引申出来,套用在伊斯兰教上的,其中也反映了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认识。

相 互 学 习、共 同 进 步;

互 相 勉 励,取 主 喜 悦;

知 识 共 享、欢 迎 转 载,




转  发  分  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