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机构不再为理财产品兜底,理财合同怎么看才能降低风险?

 yangtz008 2018-02-01


2017年末,陆金所1.4亿资管产品逾期的新闻刷爆朋友圈,2018刚过两周,中融信托又爆出10亿级兑付危机大单。说好的刚性兑付去哪儿了?

 

*温馨提示*

没有wifi的同学可以移至下方看图文版




刚性兑付是指资产管理产品到期后,即使兑付困难,金融机构也必须兜底处理,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和收益。

 


其实,我国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进行刚性兑付,只是现实中,为了维护声誉、规模与珍贵的牌照,金融机构会预先设定回报承诺。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环境,使我们产生了金融机构理应刚性兑付的错觉。

 


2017年底,五部委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刚性兑付会使投资者盲目追逐高利率的项目,优质守信的公司无法享受较低的融资成本,长此以往,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以后购买理财产品可一定要走心,不能有在合规平台购买理财产品,就一定保本保息的思想。有时金融机构只是代销平台,一定要看好合同,看清最终借款人投资标的投资期限风险提示等,再做投资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