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古籍里的“脚气”不是指“足癣”

 平安归来jm 2018-02-02


鉴于某次代课(印象里是广中医成教班的针灸课)讲经络腧穴,本人竟然大放厥词“还有哪里不懂?”

就有同学哐哐打脸:“书中‘脚气’是啥意思?”

这问题很好,记得自己读此处时也有此一问。

虽然当时故作镇定地强行解释了一波,同学们也没啥异议,但没有说对说清楚,真是非常抱歉。

因那时有几位同学加了此公众号,

特发此文以纠正,

并恳请转发班群,以正视听。

1

首先肯定一点,

我们现在俗称的“脚气”,并非中医古籍里所论述的“脚气”。

我们俗称的“脚气”,学名叫“足癣”,

又叫“香港脚”,是一种皮肤病,

它表现为足部皮肤的水疱,主要是脚趾处的深在性小水疱,

是真菌感染引起,可以从单脚感染至双脚,也可并发细菌感染而发展成脓疱。

所以俗称的“脚气”病位多只局限于足趾部,且有一定传染性。

2

那么中医古籍所讲的“脚气”有何表现?

我想首先介绍一个治疗脚气的名方,叫“鸡鸣散”。

此方并非第一次邂逅,今日在《经方杂谈》中又一瞥:

真武汤还是熟悉,

这鸡鸣散竟有如此功效?

一查它的主治:

脚气疼痛,及风湿流注。

噫,“脚气”有疼痛的表现?

为了搞明白这一点,我们从两处鉴别诊断里感受一下。

首先看《医阶辨证》,

脚气病与脚肿病进行鉴别诊断:

“脚气,足胫顽麻肿痛经曰痹厥。

脚肿,脚胫虚腑而肿不痛。”

可见,

脚气病 = 足胫 + 肿 + 痛,

脚肿 = 足胫 + 肿 + 不痛 + 麻木,

所以,

脚气病:麻、肿且痛。

再将脚气病与鹤膝风、筋挛进行鉴别诊断:

“鹤膝风,雨膝肿大南昌痛(?)足胫枯细,

筋挛,手足拘曲而不伸,

脚气,脚胫顽麻肿痛,亦有不肿但痛。”

?处因条件所限,且不影响本文理解故暂未考证,就那么懒。

可见,

脚气病 = 足胫 + 顽麻 + 痛 + (或肿或不肿),

且(肌肉萎缩、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

看来,

脚气的部位不仅局限于脚趾,更涉及了小腿部位的神经、肌肉。

接着看一下《本草品汇精要》的描述:

“其始发甚微,发亦易解,若不早治愈,发愈重,甚至痿痹不仁者有之。

发于三阳者轻,三阴者重。

初发时,大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呕吐,但足屈伸不能,或痛,或红,为异耳。

在阳分多恶寒、壮热、头痛、红紫热肿,患多在外廉,阳分三阳经所过之处,面光泽,脉多浮;

在阴分多恶寒甚,或厥逆,不发热,或呕逆,或腹痛下利,或微赤而热,或反极冷,患多在腿内廉,阴分三阴经所过之处,面青惨,脉多沉。”

因此,

脚气病的症状:

除有顽麻痛(或肿或不肿),

还有活动受限(足屈伸不能),

更有全身症状(头痛发热 恶寒呕吐 或厥逆 不发热 或呕逆 或腹痛下利),

发展到后面也有肌肉萎缩(痿痹不仁)。

3

病机当如何?

《本草品汇精要》言:

“成于寒湿者十常八九。”

《太平圣惠·治湿脚气诸方》讲得更详细:

“夫湿脚气者,由体虚,当风卧湿,醉后取凉,风湿毒气,搏于脚膝之所致也。

此皆肾虚,膀胱宿有停水,

经络痞涩,不得宣通。”

并补充发病过程如下:

“即先肿满,渐攻心腹,毒气不散,遍入四肢,两脚热疼,心胸躁闷,上气喘急,咳唾稠粘,面目虚浮,腹胁胀满,见食呕吐,壮热头疼,大便不通秘涩,风毒凝滞,皮肤生疮,其候脚膝浮肿,故名‘湿脚气’也。”

以上文字平实易懂,大家耐性看看,就不再翻译了。

到此,“脚气”当如何,已讲解结束了。

你们会问,

治疗又当如何?

继续讲的话,就又得引出上文的《太平圣惠》了。

4

《太平圣惠》里给出几个方子,

章幅所限,仅选第一个:

“治湿脚气,如久在中华,乍出外方,或至江淮,或至岭外,久在高原,不经湿气,未伏水土,食饮之间,多有不同。

致脚气发动,时复心闷,面目脚膝浮肿,气短虚乏,唇口青黑,胸膈不利,见食即吐,心腹时痛,冷气结聚,宜服陈橘皮散方。

附: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一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前胡(三分去芦头)

木香(三分)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

大腹皮(一两锉)

槟榔(一两)

细看这陈橘皮散方组成,多味药与本文开头所提鸡鸣散相似,

我们回到鸡鸣散。

鸡鸣散,这名字很有意思,

服法更有意思,是五更鸡鸣时服药。

这有一篇好文讲得详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方义里可更明白“脚气”病机,从而掌握其治疗思路。

像素不高,但无碍阅读,就不手打了。

-——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