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圓照清淨覺相】與【諸法空相】

 昵称52531230 2018-02-02

²   【圓照清淨覺相】與【諸法空相】

舍利子聽說:「觀世音菩薩已經證入【諸法空相】。」特地來請求開示。於是觀世音為他說明【諸法空相】,這段開示簡明扼要,被記錄下來,便是《般若婆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婆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蘊】是五種意識障蔽,因為五蘊障蔽了佛心,才使得眾生存活在虛妄世界而不自覺; 「般若」為智慧之義,也就是佛心的本覺,「波羅密多」則是梵文【到彼岸】的意思。 陷於五蘊業障的因緣界,是為此岸;照見五蘊皆空的佛世界,才是彼岸。

一切人生苦厄,源自於五蘊業障,讓眾生迷在夢境因緣妄苦妄樂。 我們有了錢財觀念,才會有得失心;也因為愛生怕死的意識,才開始區分禍福。所以唯有「照見五蘊皆空」,讓自己從迷夢中醒過來,那麼得失禍福和佛心就毫無關係了。

總而言之,「度一切苦厄」的原因,並不是做一個好夢,而是出離迷夢。所以修行人應該覺觀自心,照見五蘊,然後趁悟銷滅迷障,直到「照見五蘊皆空」,讓自己從夢中甦醒。

「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眾生有五種不同層次的意識迷障,合稱五蘊或五陰; 五蘊業障虛妄不實,我們卻藉由五蘊來認識人生,這樣的認知當然都是妄相。舍利子,你既然已經悟知色陰虛妄,證悟了塵緣空幻的本質,就不難明白受、想、行、識也是一樣的虛妄啊!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

眾生都在因緣界修行,因緣夢境即為法界。由於五陰含括一切法,所以「照見五蘊皆空」,這樣的悟境,就稱為「諸法空相」。

《楞嚴經》說: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

「生滅、垢淨、增滅」都是夢境裡的因緣。得菩提者,既然佛心和夢境各歸本位,那麼夢中生滅、垢淨與增滅,都和佛心毫無關係。所以觀世音菩薩繼續說道:「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沒有五蘊),無眼耳鼻舌身意(沒有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沒有六塵),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沒有十八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沒有十二因緣); 無苦集滅道(沒有四聖諦修行法)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連般若大智慧都沒了)

如此夢滅真空,就是《般若心經》所說的【諸法空相】。真空與妙有本為一體,都是夢醒澈悟的佛心狀態,是故【諸法空相】等同於【圓照清靜覺相】。

「菩提薩,因般若婆羅密多,故心無礙;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因般若婆羅密多,故得:無上正等正覺。」

夢境裡的一切都是虛幻,眾生妄認為真實,執為妄有。夢醒了,佛心圓照,如此妙有便是圓覺,菩薩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