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

 郭一墨 2018-02-02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但早在1993年,法国摄影师阎雷就到云南元阳进行采访拍摄,向世界展现了元阳梯田的壮美风景,并完成了经典的图片故事《山的雕刻者》。



《山的雕刻者》


距中国云南省省会昆明约200公里。这里居住着少数民族哈尼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造着大自然,用铁锨向群山宣战并获得土地,用山泉浇灌修好的梯田并种下水稻。

中国的帝王曾称哈尼人为“山的雕刻者”。哈尼人对此称谓当之无愧,他们亲手把哀牢山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大龙”心满意足地注视着层层叠叠的水稻田;哈尼族的“萨满”和被称作“无穷智者的神牛是不可缺少的。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早晨的雾渐渐散去,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层层叠叠的水稻田。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哈尼人信奉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开山那天一早,先举行极其隆重的仪式。随后,长长的队伍开始向新的荒山进发。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春天,耕种的季节。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肩并肩,锹连锹,哈尼人用一种宽大的铁锹将尚未开垦的荒山野岭,改造成一望无际的梯田。在寒冷的二月里,男人和女人共同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大龙”是哈尼族的长者,萨满,是医生,是种植水稻的专家。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木质的耕犁和铁制的犁头是亚洲稻农的发明。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身穿哈尼族民族服装的妇女聚集在田地旁,准备劳动。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正在插秧的哈尼族妇女。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打清稻壳的大米被精心地收集到一起,因为每一粒粮食都蕴含着生命之魂的力量。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在房屋前部的储藏间,玉米等被晾干保存起来;自制的筐子里存放着收获的稻米。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哈尼人的祭祀活动。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村中的葬礼是“萨满”一显身手的时机,他头顶纸质龙头,指挥着一群舞龙的男人。此前,他们已经饱食了猪肉和米酒,解脱一个尘世的魂灵构成一个庆典的缘由。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哈尼男子跳起祭祀的扇子舞。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跳舞时人们手拿棕榈叶,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等动作演化而来。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撑着伞的哈尼妇女们。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悠闲用餐的哈尼人家。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抽抽水烟,聊聊家常,平静的一天就过去了。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一个哈尼族男子骑车带着四个孩子出行。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正在喂牛的哈尼族小孩。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孩子的欢乐:在水田中捕获活鱼,

哈尼人通常在稻田的水放期养鱼,这是一种水稻的副产品。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满载而归的哈尼族妇女。


元阳梯田的背后—《山的雕刻者》

夕阳照在静静的梯田上,反射出最后一道金光。




这组照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介绍了哀牢山是怎样被哈尼族人改造成梯田的,而他们因此获得了什么。并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哈尼族人的民俗、祭祀活动等。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