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智慧

 369蓝田书院 2018-02-03




原文:阴之所生,本在五味[1];阴之五宫[2],伤在五味。
注释:

[1]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即阴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此处泛指饮食物。言阴精的产生,本源于饮食五味。

[2]阴之五宫:五五脏。阴之五宫,即藏蓄阴精五脏。


原文: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3]。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4]。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5]。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6]。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注释:

[3]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津,满溢、过盛之意。酸味有滋养肝脏的作用,但酸味大过,会导致肝气过亢,肝木乘脾土,而使脾气衰竭。

[4]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张志聪注释说“大骨,腰高之骨,肾之府也。过食咸则伤肾,故骨气劳伤;水邪盛则侮土,故肌肉短缩,水上凌心,故心气抑郁也。”是指咸味食物吃太多,会伤肾,抑制心气。

[5]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甘,《太素》作“苦”。可从。喘,此指心跳急促。满,通“懑”,烦闷也。衡,平也。苦入心,味过于苦则反伤心气,故心跳急促而烦闷;黑为水色,火不足则水气乘之,故面见黑色,心火虚衰则肾水偏盛,故言肾气不衡。

 [6]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苦,《太素》“甘”,且无“不”字。可从。濡,湿也。厚,此指胀满。甘入脾,味过于甘则伤脾生湿,湿阻脾胃则生胀满。《奇病论》曰:“甘者令人中满。”????????????


原文: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7],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饮食劳倦即伤脾。(《素问·本病论》)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8];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
饮食不节,病生于肠胃。(《灵枢·九针十二原》)
饮食淡薄之多寿也。(《灵枢·根结》)
注释:

[7]骨气以精:骨气,泛指上文的骨、筋、气、血、腠理。精,强盛。骨气以精,是说骨、筋、气、血、腠理均得到五味的滋养而强盛不衰。

[8]肠澼为痔:肠澼,即下利脓血的痢疾等病。为,与也。痔,痔疮。




白话译解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

所以吃太多酸味食物,会使肝气满溢而亢盛,导致脾气的衰竭;吃太多咸味食物,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吃太多甜味食物,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吃太多苦味食物,会使脾气不运而胀满,从而使胃气滞积;吃太多辛味食物,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才能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

人如果饮食不节制,劳倦过度就要伤脾。

如果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痔疮等病症。如果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

五谷用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来营养人体,五畜用来补益五脏,五菜用来充养脏腑,各种食物搭配适宜地服用,就可以补益精气。

饮食没有节律,则人的肠胃容易生病。

饮食清淡的人多长寿。


精华语录

这一部分节选内容主要饮食养生和饮食疗法原则。《内经》指出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伤”和“养”双重作用。饮食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五味美食,人的生命可能不保,更不上养生了。但饮食失调,五味偏嗜某一味,反而对健康有害,产生如“筋脉横解,肠澼为病变。所以,《内经》提出“谨和五味”是养生防病重要法则。

那么怎样,才算“五味和”,怎样吃才更健康呢?《内经》也给出了这方面相应的概括,指出五谷果蔬和禽畜食物对人体各有不同作用,能补益人体不同方面,因此日常饮食搭配上,我们就要根据食物不同作用,来进行选择和搭配。

此外,饮食清淡,不要过量,要有节律,这也是重要的养生原则。现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也表明,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对健康非常有害,各种肠胃及消化系统疾病都跟这种不养生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长期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经常暴饮暴食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内经》涉及这部分食物疗法是我国食疗早期记载,虽然没有详细给出各种食物特性和搭配方法,但这种合理搭配饮食,不偏食,不过饱,做到“气味而服之”养生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很多医家和养生家都是依照这个原则来进一步探讨食疗的作用和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