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洛宾与三毛的“忘年恋”

 冬天惠铃 2018-02-03




谈到著名作家三毛1943.03.261991.01.04的爱情,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她与荷西的那一段令人唏嘘的跨国之恋,但是,三毛心中曾经有一份真挚且炽热的感情,想给予比她年长30岁的王洛宾。

王洛宾是谁?是怎样的一个男人让天性洒脱浪漫的三毛无法忘怀,又是怎样的羁绊,让二人最终只能遥遥相望,却无法相守……


(三毛在王洛宾家中)


王洛宾(1913.12.28~1996.03.14),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  “西部歌王”。



 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充满了戏剧色彩,“5次穿过军装,2次穿过囚装。在监狱的时间长达19年之久,但都是音乐创作支撑他走过这最苦难的岁月”。

他曾经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他一生创作无数,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生前最后一首情歌,却是唱给远在天国的三毛。故事要从1989年三毛看到的一篇报道说起,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看到作家夏婕在新疆采访王洛宾后发表的《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后,热爱流浪、一心涉远的三毛对这个男人神往无限。

随即,她了解到,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饱经磨难,曾因“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入狱两次,共长达18年,差点“将牢底坐穿”,却信念犹存。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仍然痴迷艺术,不断辗转各地,采集民间歌谣。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沉坠;夜幕四垂时,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




一向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现实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锱铢必较的取舍,那些进退有据的权衡,在她看来,怎么会是爱情的真正模样呢?所以当她无意中获知,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老人与她同样以爱为信仰时,大喜过望,如逢知音。 

于是,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痊愈,就欣然前往。当时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充分理由。初见面,简短地说明来意并寒暄后,他们便仿佛是莫逆已久的故友一般,开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长谈。


(三毛第一次采访王洛宾)


回到台北后,三毛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她将这些思念之情化为书信,即使关山迢遥,但是三毛的来信却很是频繁。她的炽热情感跃然于纸上,王洛宾绝不是不解风情之人,但面对两人之间横亘的现实,他三思之后,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彷徨。

但三毛却没有“知难而退”,也许心中早有打算,她选择了再次来到新疆,追寻自己的爱。她来到新疆后便住到了王洛宾的家,早在信中她就提到 “不住宾馆,住在家里是为走近你 ”。安顿下来后,他们每天一起探亲访友,上街逛景,购物买菜,闲暇时聊天,弹琴,唱歌,写词。渐渐地,王洛宾似乎重新焕发出了艺术家的灵感与创作激情。


(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信)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永远不会消散,面对她的热情,他心中明了,却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自己,在这般年纪下,再次投诚爱情。多次的心灰意冷后,三毛选择了离开,而她的离开也让王洛宾意识到,自己永远失去了这份弥足珍贵的感情。

1991年1月5日,离开王洛宾的121天后,饱受失业、爱情与疾病三重困扰的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自缢身亡,英年46岁。

噩耗传来,王洛宾悲恸不已。为她谱下了最后的恋歌:


          等    待

    ——寄给死者的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五年后,王洛宾溘然长逝。




这样的故事,闻者悲伤,我们感叹命运弄人,也唏嘘生命无常。我们总以为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见,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没想到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

愿我们,能爱且爱,活在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