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应该有什么样的校训? ——关于征集北大校训的建议

 郑里 2018-02-03

 

前些日子,与电影院久违的我,被朋友拽去看《无问西东》。这是被北大称为“隔壁”的清华大学为校庆拍的一部电影。电影拍得不错,不但赚了朋友的钱,也赚了我的泪。更重要的是,它诠释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文化情怀。于时下的中国与世界而言,这种情怀因其渐趋失落而显得弥足珍贵。


回来做了点功课,了解到电影名称是清华校歌中的一句词,完整地来说,是“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我在北大读书期间就已经知道的。于是,便自问北大的校歌与校训是什么?脑袋里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北大并没有公认的校训与校歌。


查询的结果抚平了先前因为不知道北大校训与校歌而隐隐产生的羞愧之心,却也触发了“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北大何以没有校训”的疑问,以及“北大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校训”的思考。


以下几个方面,愿与校友们一起来讨论。


一、要不要有校训


校训的意义无须赘言,北大当然要有校训。


然而,北大的校训不能苟且,必要体现独特的精神、恰当的内涵与应有的高度。否则,宁缺毋滥。也许,这正是为什么北大至今没有确定校训的原因。


但是,没有确定的校训,意味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而不是听之任之、无所作为,更不能把没有校训说成是北大的特色。


二、北大校训应当具备的几个条件


北大没有公认的校训,但有三个表述被称为准校训。然而,它们各有局限,没有一个能够得到最广泛的认可。我们这里以这三个准校训为基础,结合其他高校的校训,探讨一下北大的校训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1.它必须是大学的校训,体现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内涵。


从这个条件出发,“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显然就不符合要求。因为这八个字不仅适用于大学,也可以适用于中学、小学或其他任何的机构。同样,“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如果作为工厂的厂训,也并无不妥。更不用说,这两个准校训都缺乏深刻的内涵而显得相对平淡,难以激发师生内心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虽然有高度有内涵,但同样存在过于宽泛的毛病。因为它适用于社会中的一切人与事,和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没有直接的关系。


2.它必须体现北大的传统与特色。


北大的传统是蔡元培校长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是北大的精神与灵魂,是北大的魅力所在。它作为北大的办学方针是适当的,但若作为全体师生行为依归的校训,就显得内容不够完整与全面,也容易导致偏激的行为取向。


3.它应当针对北大或整个学界的流弊,具有警醒的含义。


做学问的人往往热衷于清谈,而青年学生虽有远大的抱负,却容易忽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4.它必须指引未来,体现担当,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


以北大在中国学界的地位,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抛砖引玉


根据以上的标准,我们提出校训的一个草案,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北京大学校训:

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修身进道,济世安民。


这个校训包括两段四句话,共十六个字。其含义如下:


第一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首先,这段话的两个成语,都出自于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或论述。“兼收并蓄”源自韩愈的《进学解》,“融会贯通”出于朱熹之语“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所以,它有鲜明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的色彩,适合作为大学的校训。


其次,兼收并蓄的含义,主要是指思想自由,各种观点都可以存在。此外,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以及师生个人文理科知识都应具备等。


第三,兼收并蓄的核心,是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因为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就谈不上兼收并蓄。如果没有思想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第四,仅有兼收并蓄是不够的,还需要融会贯通。个人的观点难免有碎片化与选择性真实的局限,如果执著于僵化的非此即彼,就会落入低层次思维的窠臼,妨碍个人的提升与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兼收并蓄是手段,是学术环境或氛围,融会贯通才是目的,是学术的成就与归宿。所以,融会贯通是对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传统的补充与深化。

 

第二段:修身进道,济世安民。


首先,《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中人,乃社会菁英、国家栋梁。要承担这样的重任,须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将修身列为第一要务。修身的内涵十分丰富,准校训中的勤奋、严谨、求实等,都是修身的一部分。


其次,通观各大学的校训,不乏将“德”列入其中者,唯不见将“道”作为校训的内容。德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德是道之得,其根在道,故曰道德。德有多少厚薄,而道无所不在,即使是准校训中的民主与科学,也还是道的内容之一。道第一,德第二。故老子说“失道而后德”。中华道统延续千年,北大应当有承载道统的历史觉悟。因此,有必要将道写入校训之中,以明使命。


第三,进道的“进”,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是进入,修身而后与道相合。其次是进步,于道业有所进步,《道德经》有“进道若退”之说。再次,提供之义,将道理提供给社会。《道德经》说:“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第四,济世安民是社会担当。北大是中国的一流大学,如果北大都没有济世安民的理想与情怀,我们还能指望其他什么人呢?因此,北大人要有舍我其谁气魄与担当,为社会做表率。


第五,济世安民的传统含义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现代含义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这应当成为北大人的人生理想。

 

校训的四句话环环相扣,前前是因,后后是果。兼收并蓄是为了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是为了修身进道,修身进道是为济世安民的崇高理想。前两句话侧重说学,后两句话侧重说用;前两句话侧重说知,后两句话侧重说行,其所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关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希望北大校友会向学校转达关于征集校训的建议,如能作为庆祝校庆120周年的一项活动,则能方便利用校友的集体智慧。如果来不及作这样的安排,也不要给校庆大活动添乱。我们先进行民间探讨,等条件成熟时再向学校提出建议。


请帮忙在北大校友中转发,欢迎大家拍砖,期待有更好的校训表述。让我们一起努力,促使北大校训早日正式诞生!

 

 ************

建议者简介:聂小东,1984-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著有《围炉——中华文化与智业文明》,由台湾城邦印书馆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