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磁共振?

 成靖 2018-02-03


有人说“核磁共振”,带“核”就是有辐射的意思吗?

我有靠谱回答

10个回答

谢邀!什么是磁共振?

在放射科,磁共振(MRI)就是一种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科技于一身的武器,它的诞生过程中,伴随着数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出现。又可以称为核磁共振,核磁,为了消除大家提核色变的顾虑,现在准确的叫法为磁共振成像,但民间简称:核磁。其实这个核磁的核与核武器的核完全两码事。这里的核指的是人体内的氢质子,是没有核辐射的。

核磁的成像原理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下。

先说更常见的CT,CT是利用一个球管释放X射线,射线一圈一圈的对人体进行扫描,穿过人体的射线携带了人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信息,被探测器接受,接受后经过处理进行成像。

核磁跟CT类似,也是断层技术,也就是相当于把人体剖开看。但核磁成像的时候没有外在的释放射线的球管,而是通过体内的氢质子与外界给他的射频发生共振,进行成像的。核磁有个很大的优点:没有电离辐射,因此,甚至可用来进行胎儿成像。但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有的人有幽闭恐惧,没法做核磁,还有磁场很大,因此任何铁磁性的东西都不能带到核磁扫描间里面等等。

在有MRI之前,无论X线或者CT,都是以将人体的解剖结构显示的更加清晰为主要目的,而 MRI的出现改变了这些(1)可以多个方向进行成像:比如CT只能横着扫描,而MRI能够横着,竖着,斜着扫描,可以任何你想到的方向进行扫描;(2)可以进行多种图像的成像:可以通过调节参数,获得不同加权的图像,“加权”怎么理解呢,比如摄影技术中,可以加上不同的滤镜,获得不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光圈获得不同的景深,而“加权”则为上述技术的集大成者(3)进行除解剖成像之外的功能成像:除了能够通过常规的办法获得高清的解剖图像之外,还可以借助波谱、扩散加权、灌注成像等进行功能成像,看到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代谢物的浓度、血供变化等等,借助这些工具更好的诊断疾病,研究人体奥秘。

(下图为早期图像,上图为现代图像)

随着技术的进步,核磁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为病人服务。1980年代曼彻斯特出现了第一台商用MRI扫描仪。有多位科学家在核磁的研发过程中获得了诺贝尔奖。Isidor Isaac Rabi,获得1944年诺贝尔物理奖。Felix Bloch和Edward Purcell共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Paul Lauterbur于2003年与Peter Mansfield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ichard Ernst 和Kurt Wüthrich分别于1991年和2002年获得诺贝奖。

X线、CT、MRI(磁共振)是医院放射科的三大法宝,而磁共振又是其中最贵,检查时间最久的。在临床上,不少患者不愿意进行磁共振检查,理由是“磁共振”有辐射,实则不然。

磁共振是近些年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查技术。不同于X线和CT检查,利用X线的穿透作用成像,磁共振利用的是氢原子在磁场中接受射频激发,发生共振并产生信号,经过后处理重建得到图像,所以这项检查本身没有辐射。

在这一技术的相关研究中,常见的说法有:核磁共振(NMR)、磁共振(MR)和磁共振成像(MRI)。第一种说法常用于物理或化学领域,用于描述磁共振的物理过程和共振现象;磁共振主要用于医学领域,指一种放射学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检查和临床研究,用磁共振而非核磁共振也可以避免“核”字引起的恐慌与担忧。所以医学检查中规范称谓为磁共振。而磁共振成像代表的是医生在临床检查中使用的各种磁共振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