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呼三联”,你还在用吗?--揭秘雾化吸入常见误区

 渐近故乡时 2018-02-03

药师心语:

用药安全,重在预防;

关注安全,更关心你。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与靶器官,且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适应人群广泛(包括婴幼儿、重症患者等)。但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

传统雾化吸入疗法,不合理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α-糜蛋白酶通常被称为“呼三联”,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案,目前仍有部分医院使用,需要警惕的是“呼三联”方案传统但并不经典,存在用药误区。

 1、地塞米松: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也较差;且无雾化剂型。故不适合雾化。
 2、庆大霉素: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且无雾化剂型。故不适合雾化。
 3、α-糜蛋白酶: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且无雾化剂型。故不适合雾化。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国内已上市的ICS为布地奈德(BUD)和丙酸倍氯米松(BDP)。其他如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雾化剂型尚未在国内上市。

2、支气管舒张剂

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根据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两种。目前临床上雾化吸入所用制剂主要为SABA。SABA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

②胆碱受体拮抗剂:根据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与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LAMA)两种。目前临床上的雾化吸入制剂主要为SAMA。异丙托溴铵为常用的SAMA吸入制剂,临床常用剂型为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内含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该药物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3、祛痰药

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

4、中成药

无雾化剂型,无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无配伍相关数据,不推荐雾化使用。

雾化吸入常见误区

对雾化吸入抗菌药物说不

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制剂,临床及大多数研究均以静脉制剂替代。而静脉制剂并不完全适用于雾化给药,因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硫酸盐等,可诱发支气管哮喘,且易产生细菌耐药。

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不可取。

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如氨溴索,国内尚无雾化剂型。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氨溴索注射液用于雾化,不可取

盐酸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强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但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在我国尚未上市,因此不推荐雾化吸入。

雾化吸收需注意

①患者应作深吸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

②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③吸入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膏。

④吸入治疗时患者取舒适体位,雾化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⑤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渐适应。

⑥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防止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对自身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雾化吸入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