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高效生产技术开发对策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2-03
    随着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与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探索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对“蚯蚓、发酵床、沼气池”三个关键环节将种养有机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技术开发对策。
中国论文网 http://www./8/view-6160357.htm
   一、种养生态循环发展对策
  1. 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利用畜禽粪便饲养蚯蚓,以蚯蚓为饲料养殖鸡、淡水鱼、甲鱼等,蚯蚓粪还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肥田,提高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 种植―养殖―发酵床―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在发酵床上进行畜禽养殖,发酵床将畜禽粪便直接分解为无味、无臭、无污染且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
  3. 种植―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沼肥作为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
   二、种养生态循环主要技术
  1. 种植技术
  在瘠岭薄地、矿区废弃地发展农林种植,需进行客土整地(以好土换石砾或增厚土层),如瘠岭坡地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矿区废弃地依立地条件不同采用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采用常规露地种植方式或保护地种植方式。生产的农林产品作为养殖饲料进入养殖环节进一步增值。
   2. 养殖技术
  根据饲料来源不同,养殖分为常规饲料养殖与蚯蚓添加饲料养殖两种方式。常规饲料养殖已较为普遍,这里重点介绍蚯蚓添加饲料养殖技术。
  ①蚯蚓养殖技术。宜选繁殖快、体型小、抗逆性强的蚯蚓品种,如日本太平1号。养殖蚯蚓的基质必须进行发酵处理,常将畜禽粪集中在果树行间,培成弧高1米、底宽2米的半圆体粪堆,上盖塑料膜,四周用土压好,保持密封状态发酵,直至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呈咖啡色。在树荫下,选地势高、排水好、温暖通风、无污染的行间,挖宽1米、深25~30厘米、长度适当的浅坑,铺上发酵后的畜禽粪培养基质厚5厘米左右,然后放入种蚯蚓;也可直接在鲜牛粪或发酵后的其他畜禽粪上覆盖麦秸(或稻草)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一般为30~50天,如日本太平1号繁殖快,1月可产1批,长大后及时拣出;每产1吨蚯蚓可消耗几十吨畜禽粪便。
  ②蚯蚓饲料应用技术。蚯蚓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蚯蚓洗净后置于开水中煮5分钟捞出,既可作畜禽、鱼类的鲜食饲料,也可干制后配成混合饲料。
  喂猪:一般小猪每头每天加喂蚯蚓50~100克,大猪加喂150~200克,带仔母猪在大猪喂量基础上再增加50克,注意不要一次喂太多。掺了蚯蚓的饲料应一次喂完,以避免放置过久变质,引发猪腹泻、胀气。
  喂鸡:作为鲜食饲料,将蚯蚓切碎拌到饲料里,加喂量不宜超过日粮的10%。作为配方饲料,各配方比例为玉米30%、小麦30%、豆饼20%、麸皮10%,干蚯蚓粉10%,再适量加些青饲料即可;产蛋鸡每只每天饲喂15~20克或添加饲料量的12%~15%。
  喂鸭:新鲜蚯蚓洗净后剁碎,可直接饲喂,每只每天喂鲜蚯蚓75~100克,产蛋鸭可适当多喂。
   养鱼:有两种方式,活蚯蚓作为鲜食饲料投喂,在混合各种干配合饲料时,先把新鲜蚯蚓用浓戊二醛溶液消毒后再混合进去,让新鲜蚯蚓的体液被混合的各种原料吸入;活体蚯蚓喂甲鱼时,投放量为甲鱼体重的8%~10%。干制蚯蚓粉配合加工成颗粒饵料投喂,即将新鲜蚯蚓煮熟后,摊在席面晒干后磨碎(一般4.5千克鲜蚯蚓磨成1千克干粉),再与豆饼、麸皮、玉米面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晒干投喂。配方可为干蚯蚓粉14%、豆饼57%、麸皮22%、玉米面7%。
  另外,蚯蚓粪直接作为淡水鱼、甲鱼等的饲料投放入鱼池,可节省70%的饲料成本。
  3. 发酵床应用技术
   发酵床生态养殖是利用发酵菌将畜禽粪便分解为无污染、无病菌、无臭味有机物的一种环保型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当前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发酵床养殖不用人工清理粪便,圈舍干净卫生,生态环保,不仅节省70%的劳动力,还能大量节水,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改善畜禽外观,降低畜禽呼吸道等疾病发病率。
  ①发酵床配制技术。
  发酵床配制比例:锯末1立方米,麦糠(或稻壳)1立方米,玉米面6千克,发酵菌种0.6千克。
  发酵床配制新法:先将发酵菌种与玉米面混合均匀,再将锯末摊在地面上,上面撒上混有菌种的玉米面,然后将麦糠(或稻壳)撒在玉米面上,最后将3种原料翻拌均匀堆放到一起,升温至75℃发酵3天,降温后即成养殖发酵床料。该方法省去了加水、反复翻拌等环节。将配好的发酵床料铺在畜舍地面(发酵菌属酸性,忌与碱性的水泥硬化地面接触)上,一般养殖猪、牛等大型家畜发酵床厚80厘米,养鸡、鸭等家禽发酵床厚20厘米。
  ②发酵床重复利用技术。在每批畜禽出栏期间,可将发酵床料沿地面铲起,将粘结在一起的大块料拍碎,堆积起来升温至75~80℃,发酵杀灭有害病菌后,再次铺床重复利用。发酵床在养殖鸡鸭等家禽20批、猪2~3批后,需要及时更换新床。原重复利用的老发酵床料已成为养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有机肥,可用于肥田、改良土壤、促进增产。
  4. 沼气池应用技术
  可利用养殖、种植所产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
  ①建池规模的确定。在中央生态循环模式中,沼气池的池容积与数量一般按存栏5000只家禽或100头牛、猪等家畜修1个容积100~110立方米沼气池的比例确定。
  ②沼气池类型与建造。沼气池建造类型主要是国家标准定型池,即混凝土现浇池和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沼气池,一般为常温下水冲式沼气池型。需进行专业施工建造,建成投料前,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③沼气池发酵启动与换料。
  收集发酵原料: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杂草菜叶、有机污水等;作物秸秆、树叶必须粉碎或铡短到3厘米以下。
  添加发酵接种物:沼气发酵启动时所使用的含有大量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各种厌氧性活性污泥即为接种物,如坑塘污泥、积水粪坑的粪肥、老沼气池中悬浮污泥等;料液中要添加10%以上的接种物。
  启动沼气发酵:将发酵原料与接种物混合在一起投入池内。发酵启动时的适宜C∶N比为20~30∶1;以鸡粪作发酵原料启动时,加30%的接种物;以牛粪作发酵原料启动或鲜粪与秸秆比例为1∶1时,加20%的接种物;鲜粪与秸秆比例为2∶1时,加10%的接种物;启动后30天应定时进行补料。
  适时大换料:根据农林生产用肥季节的需求,每年可进行大换料1~2次。换料时机宜选在池温高于15℃的季节,大换料前1周要停止投料,并备好新的发酵原料;换料时,尽量清除池内沼渣,保留10%~30%的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料液作为接种物。
   ④沼肥应用技术。沼气池建成后,将畜禽粪便、树叶、作物秸秆通过投料口投入沼气池变废为宝。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正常发酵两年还能产出优质的沼肥(沼渣、沼液)。沼肥改良土壤的效果极佳,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生产有机或绿色农林产品的优质肥料。沼渣养分全面,富含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是速缓兼备的特殊肥效;沼渣抽出风干后可直接施用,也可在粪池中储存2~3天再用,干沼渣、尿素、过磷酸钙按10∶1.5∶1的比例配制沼渣颗粒复合肥施用;忌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施。沼液富含B族维生素、生长素、氨基酸及抗菌素等多种物质,具有抗病驱虫、杀菌作用;施用时应取自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对水1倍穴施或澄清过滤后叶面喷雾。
   三、种养生态循环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增收节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可实现种植、养殖增产10%~30%、价格提高20%以上,节省劳动力70%、节省饲料成本30%、节省防疫费用0.5元/头(只)以上;另外,还可节省畜禽粪便处理的人工费、水费及运输成本。
   2. 生态效益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不仅可减少臭气熏天的大气污染、污水排放对水源及土地的污染,还可有力促进瘠岭薄地、矿区废弃地植树造林绿化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