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那个与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人

 半城湖之缘 2018-02-03

李鸿章,那个与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人

中学学文科,历史总是记不住背不熟考不好,所以对历史总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好难好难的。

对于李鸿章的了解,基本上就是局限在历史书上那个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李鸿章:甲午之殇》的书,才发现好像不完全是那样的。

他领导洋务运动,开办实业,创办了上海洋炮局、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组建淮军、筹建北洋海军;办教育,选定青少年出国留学15年;镇压太平天国、以一己之力在外交上周旋等等。

“弱国无外交”不是一句空话,当时清政府的状况决定了在战争中的处境,也就决定了在外交上的局势,任何人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历史选择了李鸿章。当他以72岁高龄踏入日本时,满心都是如何谈判如何辩论,但是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他以古稀之年,负显赫盛名,屈尊就驾到日本,却不料日本人得理不饶人,步步紧逼;不仅如此,还出来一个暴徒,开枪行刺,打坏他的脸颊。

当他被刺杀的消息传播出去后,世界舆论和同情似乎逐渐偏向了李鸿章。第一他年逾古稀,第二他名望极高,第三他第一次渡海出使外国。

李鸿章,那个与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人

当他们劝他先动手术安歇几天时,他慨然说:“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此血所以报国也,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如果可以挽回败局,用自己肉体的伤痛甚至是用生命的代价,李鸿章也愿意。他的遇刺,连清政府都觉得是这次谈判可以利用的筹码。

行刺事件的发生让日本受到各国的谴责,他们害怕这事对媾和不利,担心这成为列强干涉的借口,担心和谈就此终止,中方直接委托第三国斡旋。日本方面觉得理亏,终于同意了无条件停火的协定,以平息那些不利的舆论,在这方面来讲,李鸿章的血没有白留。

而他本人也就自己遇刺的事与日方讨价还,反反复复几小时一直到快结束了,只求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放下尊严,说那少的就当送给他回国的路费吧。可是日本方面不依不饶。

伊藤博文给出了最后通牒:“希中国使臣能深切考虑现在两国之间的形势,即日本为战胜者、中国为战败者之事实。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只搭载增派之大军,陆续开往战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如再进一步言之,谈判一旦破裂,中国全权大臣离开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恐亦不能保证。”

李鸿章,那个与历史书上不太一样的人

最后的条约上,一方面是李鸿章被刺日方自知理亏,一方面顾忌国际上对日本的舆论压力,伊藤博文还是做了让步,将赔款的金额减少了1亿两。

而后关于1901年78岁的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的情形,看过一个版本的故事说当时庆亲王奕劻实为清朝总代表,最终应该奕劻签字,在签字的过程中,奕劻踌躇不定,几次拿起又放下,谁都明白,字一旦签了就是千古骂名,看到这里,李鸿章说了一句:“天底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王爷,你还年轻,你的路还很长,这千古骂名就让我来背吧!”。话声刚落,李鸿章就在卖国条约上,又一次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他签字回去的当天晚上,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判断是胃血管破裂。随后的两个月,李鸿章的病情急转而下。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忽然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从眼窝中滚出。片刻功夫,李鸿章就气绝而亡,享年7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