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3-28

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中国头等议和大臣”的身份,率队远渡重洋,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人进行谈判。

在启程前,李鸿章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示谈判的底线。按照光绪皇帝的意见,是宁可多赔款,也不要割地。可是,慈禧太后却表示“社稷为重,边地为轻”,意思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不妨割让一些土地。至于赔款的数额,朝廷商议的结果是,最多1亿两白银。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李鸿章到了马关后,与伊藤博文进行了3轮谈判。在第3轮谈判时,伊藤博文透露,将会割让台湾岛。李鸿章惊讶地表示,会引来英国干涉。

伊伊藤博文微笑着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

李鸿章沉默不语。

果然,在4月1日进行的第4轮谈判时,伊藤博文抛出了他们的《媾和条约草案》。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媾和条约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中国确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将奉天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3亿两;四、中国增开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国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设厂。

伊藤博文明确告诉李鸿章:“限四日议复。”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大为震惊,一面向清廷汇报,一面采取拖延战术与伊藤博文展开斡旋。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那时候,李鸿章身处日本,怎么向清廷进行汇报呢?他的做法是,把文字译成密码后交日本国际电报局拍发。清廷的回复,也是通过日本国际电报局接收。结果,李鸿章与清廷往来的所有电报,都被日本情报部门成功破译,这就让李鸿章在谈判时处处受人控制。

比如,李鸿章将日本的《媾和条约草案》密电传回清朝总理衙门。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日本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唯有苦战到底。以上情节,并祈密告知三国(指英、俄、法)公使。”

日本对于李鸿章的电传内容,早已破译知晓,他们担心中国真的“苦战到底”,更怕引来英、俄、法干涉,便作出了部分让步,对《媾和条约草案》进行了修整。于是,3亿白银赔款变成了2亿白银。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然而,这仍远远超出李鸿章的预期。他苦求伊藤博文手下留情,说:“请允许敝人略述己见。首先,赔款二万万两,数额过巨,实非今日我国所能承担。能否再减轻?”

伊藤博文冷冷地说:“如既已言明,本备忘录是在尽量予以减轻而后所拟定,实无再减之余地,尚乞谅解。今后如战争继续,赔款数额将不止于此。”

李鸿章说:“果然照此数目写明约内,外国必知我国将借洋债,势必以重息相要挟。债不能借,款不能还,失信贵国,到头来又要开战,何苦相逼太甚?”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伊藤博文说:“借债还款,此乃中国之责。”

李鸿章问:“不能还则怎么办?赔款还请再减5000万,台湾不能相让。”

伊藤博文回答:“如果这样,即当遣兵至台湾。”

面对咄咄逼人的伊藤博文,李鸿章无计可施。4月14日,清廷见几番折冲后,事情依然没有回旋余地,便电谕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李鸿章随即在4月15日的最后一轮谈判时,希望能将2亿两赔款减少到1.5亿两。看到达不到目的,又恳请减少2000万两。最后竟然苦苦哀求伊藤博文,减少一点赔款,当作他回国的旅费。

由于伊藤博文早已获悉李鸿章的底牌,寸步不让,摊牌说:“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而已。”

到此,李鸿章再也不能讨价还价了,只好答应日本所有要求,签订了《马关条约》。

【参考资料:《清史稿》《日本外交文书》《蹇蹇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