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棒!“百晓先生”编纂《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 》终成功

 ejcar 2018-02-03

饶钊宗
年少孜孜寻艺梦

古稀老骥伏枥成


导读 


他,年轻时被人称为“百晓先生”,在“花甲放轻担”后,不甘安逸,继续追逐年少梦想,玩起古董收藏的同时,愚公移山”般地将几十年积累收集的“上方大篆”字体资料逐字粘贴排版终于编纂成上万字的《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 》,既为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宝贵资料,又填补了我国“上方大篆”字种无字典的空白,为研究古文化遗产,特别是皇家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就是现年七十虚岁、居住在梅城西郊更楼下的饶钊宗老人。


年少心怀收藏梦

饶钊宗在家排行第八,1946年出生后就跟着父母租住在梅城江北中华街。他最早的收藏行为是从五六岁时跟着哥哥姐姐玩集邮开始的。那时他们所租住的是三堂大老屋,共住有10多户人家,只要看到哪一家有邮递员送信来,他就特别积极帮忙,并请求那些叔婆伯姆(那时大部分人家的男主人都是在南洋或外出谋生,不时有信件寄回来)把信封上的邮票给他。春节时,哥哥姐姐给的压岁钱,他也夹在书本里,从小学书本里转到中学书本直到现在,自己手头持有或使用过的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值钱的粮票、飞机票、书籍字画及家里的破旧生活用具如钟表、瓷器等,他都一一妥善保存。他想:只要自己日积月累,坚持收藏,有朝一日他的这些藏品成为不可再现的历史时,自己就能跻身富人玩的收藏行业了。

2004年,饶钊宗开了间“悦目斋”古董店,实现了少年时收藏的梦想。


刻画激发集篆心

年长饶钊宗20岁的大哥是一名美术老师,他因此自小跟着写写画画,从而迷上篆刻。在缺纸少笔的年代,家中废弃的洋雨伞骨(一种铁制品)、钢锯片在磨刀石上磨锋利后就成了他的笔,石头、木板就成了纸,后来他才知道在这些材质上刻画实质是篆刻,这或许就是他最早的篆刻行为了。因为没有专人指导,经常弄伤手是常事。

饶钊宗在研究篆刻


也正是刻画兴趣引发了他对旧时印章上犹如美工字体的篆体文的兴趣,凡事好探索的他就不断试着将印章先磨平后再刻上字。为了探求各种印章上的篆体文字的区别,他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查找资料,就在查找资料或购买篆刻书籍的过程中,他发现我国虽然有种类繁多的篆书字典,却没有一本完整的 “上方大篆”的字集,需要从各类官印和古书籍中寻找。对“上方大篆”这种奇特文字情有独钟的他,就升腾起一种愿望:日后有条件时一定要编篆一本如《新华字典》类便于翻查的“上方大篆”字书集。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将自己日常所见的篆字零星收集起来,专门记入小本子中。


“百晓先生”不忘初梦

在参加1965年高考时,在数理化方面有强势的饶钊宗正踌躇满志地谋划着将来的人生,可是命运之神却给他开了个玩笑,因生来矮小,他的档案上不知被谁标注了“只能报考文史财经类的专业”,就这样他与大学失之交臂。


不过,饶钊宗因为在刻画方面有专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曾被抽调至梅县革委会协助宣传布展。因为绘画方面的才能,他还会搞设计。现在西郊中高峰段黄塘河上的群英桥,就是当年移河时他亲自设计、施工监造并命名的,还是他将时任书协主席黄云桂写的桥名临摹到桥顶上。另外,他还参与过灵光寺内的“四大金刚”佛像和二十四诸天“等部分小佛像的修复工作。可以说由文革开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历届梅县县委、县政府搞的各项展览(包括叶帅纪念馆)的美工工作(画图、浇制立体地图模型、塑像、摄影、冲晒照片等)都是抽调他参与的。

饶钊宗(右)在修复灵光寺“四大金刚”佛像


为了生活,饶钊宗做过冷工钣金、模具、电焊、打铁、锻压、热处理、泥瓦工、管道工、木工、电工、建筑设计、预算、绘图施工等活。在抽调参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中,他不仅会帮村民画像,还会帮村民修打禾机、风车等农用工具,铣碗、修钢笔、修电筒、修锁头、锔瓷器、修小家电等,在很多方面无师自通,而被人称为“百晓先生”,他却笑曰:“没什么,一理通,百理通。”而且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当时司空见惯的瓷器、笔墨、钟表、字画。


1984年,饶钊宗随一位梅州老板到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搞装修。1989年回梅州后,对电脑感兴趣的他买回组装的电脑,学习五笔打字,做招牌广告等。期间还先后任雁南飞景区内的茶艺馆、梅县华侨城和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雁南飞茶艺馆装修工程总管。

饶钊宗(左一)与其他筹展人员在叶帅纪念馆建馆展览前留影


然而,不管从事何项工种,在哪里谋生,饶钊宗仍不忘自己年少时的收藏、篆刻梦。他每到一个地方,闲暇时必定到书店、图书馆,或买或查阅名家美术、书法,如乾隆的《三希堂法贴》、李渔的《介子园画传》就是在武汉、上海带装修队时买的。他说:“我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无其他爱好,平素只要有时间和略有余钱时都用在钻研篆刻和购买藏品上了。”他把自己的深圳股票认购抽签表、特区通行证、梅州至广州首航飞机票联号票和许多几佰、几仟元及文革邮票等各种票证、书籍也都一一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不知不觉就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老骥伏枥终实现年少梦

2004年,年近花甲的饶钊宗开了家“悦目斋”古董店,将所收藏的物品作为启动资源,用以藏养藏的方式玩收藏。期间,为促进藏友们藏品的交流,他每月自写自刊了集收藏方面的小知识、真实故事、小小说等内容的收藏交流专刊——《悦目斋》月刊。他是梅州市收藏拍卖交流第一发起人,还是央视鉴宝专家来梅州鉴宝活动的主要倡议者。


同时,饶钊宗经常跟着学篆刻的吴剑锋老师到年轻的篆刻名人那里学习取经。当吴剑锋成功学会篆刻,并成就二本印集后,更促使饶钊宗下定决心要把上方大篆零星字编纂成集。



饶钊宗拿出他手工汇集编纂的《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


开始着手编《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时,饶钊宗在家里和店里各购置了一套电脑、打印、复印机设备,白天就在店里上网查阅、收集、打印、复印资料,晚上则在家里专心整理排版。他先是将自己收集的所有上方大篆全部资料整理复印出来,剪割成一大堆杂乱如蚕豆大的纸片字粒,然后力求一字不漏逐一排列海选。这可比上世纪印刷厂字房捡杂乱铅字回字的工作量、难度要大得多。接着是像淘金沙一样一框框筛选字粒,把不同写法的字聚合后以表格形式归类。所有这些工作都是靠手工逐一粘贴,统括整理,全手工装贴上表格进行排版。


为避免损坏这些资料,一开始饶钊宗把茶几当作工作台;为了便于排版,他要么趴在地上,要么跪在地上工作。因为每天长时间这样贴着地板,他的膝盖落下了风湿痛的病灶,因为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眼花、眩晕、高血压、痛风,缠上了他。期间,许多人好心劝告:上了年纪,别劳碌了,要享点清福。有些不理解他的人甚至嘲笑他想吃“天鹅肉”。


《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封面及内页局部


然而,饶钊宗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在家人和收藏界朋友的支持下,把多年积累的上方大篆字体反复充实、编纂,边校对边修改,在历经四个春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努力后,去年11月,《上方大篆(九叠篆)字汇》终于编纂成功,这是一本汇集了唐宋以来的官印印文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武英殿刻三十二体篆文本《御制盛京赋》乾隆仁义堂上方大篆(百家姓、道教一些符文),刘润之老师的《上方大篆诗文集》,“上方大篆《兰亭序/兰亭集序》”及唐平老师2014年的新作中的篆文的篆体文集,收集近万字。

相关链接:上方大篆(九叠篆)

上方大篆(尚方大篆)又称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网编:蕙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