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误判!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生严重,请早防早治

 笑大 2018-02-04


最近,有个昆明种西红柿的朋友跟农财君反应,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已是其所在地发生最严重的病害,并且常有人误判为青枯病或枯萎病。于是农财君整理了此篇文章,以提醒农户辨别。


西红柿在成株期很容易发生烂蔓,这可考虑是否得了细菌性髓坏死病。该病是西红柿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近几年来有发生严重趋势,在多地都有较大面积发生,发病大棚平均病株率在10%以上,严重的高达30~50%。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在苗期很难发现,结果期一旦发现就已经发生严重,甚至萎蔫死亡,并且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图片来源三农服务中心,仅供参考。

发病原因


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原为细菌皱纹假单胞菌,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整枝等伤口处侵入,借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活动传播。病原细菌最初在番茄上存在,经常在第一个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容易在低夜温、高氮及高湿条件下发生。


该病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


1. 天气影响。良好的天气状况使植株前期获得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植株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植株内细胞含水量高,降低了植株的抗病性能;且整枝抹杈形成的伤口愈合度差,为病菌的侵染创造了“相对合适”的时机,所以天气的原因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2. 人为因素影响。植株前期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少,基础性防护工作不足,栽植过密,光照不足,从而增加了植株的染病几率。再者,摘叶、抹杈的时间性不强,操作出现随意性。整枝抹杈摘叶的操作,严格来说应选在晴天进行,利用晴好天气的“高温时段”帮助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 部分品种抗性不强西红柿的品种繁多,菜农无从选择,在品种选择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选择已经推广种植成功的、菜农口碑好的品种种植。


4. 肥料的不合理应用。在管理过程中,施肥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如底肥施用不足、施用了含氮量高或含“激素”多的肥料,造成植株早衰现象和抗病性下降。


5. 移栽时土壤中沙石和瓦砾比较多,封土时用力过大使茎秆表皮层受伤,细菌从伤口处侵入,引发髓部坏死。


6. 打叶后造成了茎秆上的伤口,即叶柄和茎秆的结合部,从外表看伤口已经愈合,实际上伤口因为流胶或结露,不断滋生的细菌已经侵入到了髓腔,继而腐烂中空、黑色坏死,最后才表现出细菌性髓坏死的典型症状。


图片来源三农服务中心仅供参考。

发病症状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茎秆和分枝,危害的具体症状表现为: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初期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严重病茎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长度在5~10毫米左右,且外部变硬,下部茎坏死。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绿色坏死,维管束变褐,这些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表皮层多有圆形的突起,俗称“小疙瘩”。茎秆髓腔腐烂中空,坏死处无腐臭味,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当下部茎被感染时常造成全株死亡。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 病菌多是从打叶留下的伤口处开始的,剖开茎秆可发现病株髓部已经变成黑绿色,用手轻捏有绿色的胶状物溢出,严重的茎蔓外表皮成棕黑色,可判断是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


小心误判


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病除了常被误判为青枯病或枯萎病外,与番茄溃疡病的症状也很相似,需要小心辨别。


1 番茄青枯病:该病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时上部叶片萎蔫,继而下部叶片萎蔫,最后中部叶片萎蔫;初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植株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切开茎部,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


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与番茄青枯病的主要区别: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病茎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而番茄青枯病无明显病斑;前者髓部坏死维管束一般不变色,后者症状为茎基部维管束为褐色;前者病茎坏死部位多发生不定根,表皮层多有圆形的突起,俗称“小疙瘩”,而后者没有;前者在湿度大时菌脓会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而后者表现为横切病茎挤压后会有白色菌液渗出。



图片来源三农服务中心、百度仅供参考。



2 番茄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往往在盛果期枯死;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以后萎蔫症状逐渐加重,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不脱落,直至枯死。有时仅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的茎叶生长正常。茎基部近地面处呈水浸状,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为褐色,用手挤压无菌液渗出。


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与番茄枯萎病的主要区别:区别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与番茄枯萎病时,可先根据第二点区分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与番茄青枯病然后再根据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区别来进一步辨别。枯萎病和青枯病为害的共同症状:整株或局部萎蔫,无明显病斑,番茄青枯病茎基部维管束均为褐色。不同的是番茄青枯病植株枯死,叶片不变色,仍保持绿色,横切面挤压后有白色菌液渗出;而枯萎病枯死后,叶色变黄,横切面经挤压无菌液渗出。


图片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3 番茄溃疡病:多成株染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


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与番茄溃疡病的主要区别: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茎部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溃疡病的髓部病变处茎外部有明显的病症(狭长条斑,后期病斑开裂);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溃疡病髓部有臭味散出;湿度大时,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而溃疡病无此现象。


图片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为何防治难度大?


该病为何防治难度大,我们从该病的发病特点来分析一下: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一般在青果期发生,病菌能够随浇水和农事操作传播,由伤口侵入。发病时期主要以青果期为主,植株处于青果期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大,植株负担重,抗病性有所下降;而处于青果期的西红柿植株已经经过多次的摘叶或抹杈的操作,形成的伤口多,所以也显现了该病在青果期发病重的特点。病菌由伤口侵入后,造成髓部腐败坏死,单株的发病部位一般在离地表30cm或生长点下20--30cm的部位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外在表现不明显,髓部受害后,受害部位附近叶片表现失色或略微黄化的似营养不良状,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且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速度快,由此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图片来源三农服务中心、百度仅供参考。

防治方法


西红柿一旦得上细菌性髓部坏死后,用药物治疗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应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 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200毫升/亩;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 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


3 避免嫁接染病。为了防治死棵,当前很多菜农选择嫁接番茄,防治细菌性髓部坏死应从嫁接开始,对于嫁接的工具要及时做好处理,嫁接后嫁接口可用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叶枯唑等药剂喷淋。


4 做好前期预防。定植时进行药剂蘸根,可用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蘸根,定植后10-15天可以用可杀得叁仟、铜高尚、净果精等药剂再进行一次灌根。


5 减少伤口。细菌性病害主要是从伤口侵入,所以要想避免细菌性髓部坏死的发生,首先要减少伤口。移栽时要轻拿轻放秧苗,用土培苗时不要用力过大,避免对秧苗茎秆挤压造成伤口。西红柿转色期不要过度打叶;尽避免阴雨湿度过大天气整枝,减少病原菌通过伤口侵染机会。打老叶时,要适当留一段叶柄,整个大棚打老叶结束后,立即喷施一次药剂预防。


6 病害发生后及时用药治疗:发病初期可以选择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3%中生菌素5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进行喷洒。对于发病较轻的植株,可以将病部刮除后,用上述药剂进行涂抹,减少损失。


素材来源:寿光南澳绿亨 菜农之家联合社 寿光蔬菜科技  三农服务中心 唤醒剂大能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