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负债管理对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性

 天马鎏翼 2018-02-04



2017-11-17 17:00 银行/利率
最近,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表了题为《中国银行家的新使命:重塑和经营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报告,强调了新形势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监管趋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给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是对其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银行业精细化竞争的时代即将到来。能否高效地管理好自身的资产负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这场竞争成败的关键。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成为关系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生命线。

什么是资产负债管理

关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一家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负债组合所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以及前瞻性地选择业务策略的过程。这个定义里包含了以下两层内涵:

第一,它是风险限额下的一种协调式管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不能被完全规避的,因此银行只能通过承担和管理风险从而获取收益。也就是说,银行要思考的不是承担与不承担风险,而是要承担多大风险。而这个问题必须是在风险得以计量的前提下,由银行管理层在董事会所授予的权限内决定。当各种风险限额确定后,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进行全面、动态的计划、匹配、协调和控制,在风险限额内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统一。

第二,它是一种前瞻性的策略选择管理。实务中,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或试图占领所有的市场,任何银行都必须明确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策略。但这些选择不是凭主观臆断得出来的,而是必须依靠资产负债管理来回答,通过科学的数量模型计量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并将风险量化为成本,以提出资本分配的解决方案,战略性、前瞻性地引导各业务条线主动收缩和扩张。

资本和风险是银行创造价值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银行也不例外,只不过由于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因此,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它追求的不是一时的高回报,而是持续稳定的利润增长。这种增长从短期看体现在当期净利润指标上,从长期看则可通过市值指标来衡量和反映。市值是通过市场折现率将未来各期利润折现后的现值,它是将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并用一个数值反映所有未来现金流量信息的综合方法。市值代表了银行在市场上值多少钱,是银行真正的内在价值。

在银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充足的资本是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是保障。根据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可测量程度不同,可划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是根据大数定律计算出来的平均损失,可以通过拨备来吸收消化,其风险背后的成本一般通过定价转移给客户。极端损失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例如战争和重大灾害袭击等,银行只能通过极端情景假设分析制订应急计划。非预期损失介于二者之间,银行对其发生概率和损失金额进行量化,并据此计算最低资本需要加以防御。也就是说,非预期损失是靠资本金来抵御吸收的,资本金的作用犹如银行的一道防洪堤坝,如果银行的资本金被非预期损失全部耗尽后还出现极端损失,这就等于风险损失漫过了这道堤坝,则银行必将遭受灭顶之灾,只有破产倒闭。

由此可见,一方面如果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跟不上,非预期损失就会不断增大,资本再多也会被很快耗尽。事实上,资本又是稀缺而昂贵的资源,从现实角度看是不可能无限增加的,也就是说防御风险的资本不可能很多,所以风险管不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倒闭,价值创造便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没有充足的资本,正常的业务扩张就会受影响,当资本太少不能匹配业务规模时,银行运作就会不安全,最终也难以提升市值。因此,银行要想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提升价值,就必须对资本与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对二者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有清晰的了解。

新经营环境凸显资产负债管理对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性

过去,在我国实行利率管制的时代,存贷款利差固定存在,银行只需要扩大规模把筹集到的存款资金贷出去就能稳赚盈利。所以,在那样的经营环境下,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是比较薄弱的,银行也没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动力。然而,“世易时移”,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监管去杠杆接踵而至,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创造价值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资产负债管理是全面控制风险、实现短期利润增长与长期市值稳定统一关系的有力武器。如前所述,银行的价值提升短期看表现为当年净利润的增长,长期看则体现在市值指标上。虽然长期盈利是短期收益的总和,但这不是一个算术和,而是一个风险加权的和。只有当资产质量和风险得到控制,短期回报和长期盈利才能得到统一。

我国商业银行历来重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相较而言对市场风险的重视不足。然而,在新的经营环境下,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却在不断增大。过去,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很强,只要有闲置资金就会考虑存入银行,因此,大多数银行是不会担心吸收不到存款的情况发生,也不用考虑通过货币市场融入资金扩大短期负债业务以实现快速发展,更没有寄希望于通过大量借入短期头寸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但是,现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投资渠道变多了,理财意识也变强了,原来的银行存款被不断分流。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业务发展,银行开始转向货币市场,通过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等通道获取资金。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不断发生并加剧,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负债和资产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负债期限越来越短于资产的期限。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负债端就会因为期限短,重定价节奏快,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加重;资产端却因为期限长,重定价速度慢,收益率跟不上市场利率上行的步伐,于是银行的利差空间因利率上升受到巨大挤压,利率风险不断显露。与此同时,随着短期负债的陆续到期,为了支持长期资产,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代价在市场上筹集资金,当利率不断飙升时,流动性风险也逐渐被放大。可见,利率市场化以后,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匹配以及长短期限的利率错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引发严重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如何计量和管理这些风险,正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资产负债管理是优化资本配置、前瞻性引导业务发展的有效工具。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本功能的特殊性。抵御风险是银行资本的首要功能。银行的稳健经营离不开充足的资本,但现实中资本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想在安全经营的基础上实现长期价值的不断提升,银行就必须根据业务的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配置好资本,动态、前瞻地调节业务经营。比如,当风险相对资本过大时就必须调整业务来降低风险;当某类业务盈利性很强、对提升银行价值十分有利时,尽管资本不宽裕,也要通过适当增加资本的方法拓展该类业务,同时坚决收缩和放弃那些收益相对于风险不高的业务。

银行的经营规模和结构以及经营活动的盈利性都会受到资本的约束。资本的配置是一个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的课题。资产负债管理正是围绕这一主题,以风险调整的收益为核心标准,主动引导调整各业务线,做到有的放矢、有进有退地开展业务,既要保证有充足的资本覆盖风险,又要保证有限的资本能从效益较差而风险较高的业务中释放出来,用在收益更好且风险可控的业务领域,最终实现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

资产负债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体现在高度的金融理论和量化模型上,其艺术性则体现在统筹协调的实务操作之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已不仅仅是满足监管规定的需要,更是落实业务战略、增强盈利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今天,资产负债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赢得未来竞争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青岛银行计财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