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特异性外阴炎辨治

 循天园 2018-02-04

非特异性外阴炎,是指妇女的外阴部在一般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而发生的皮肤黏膜炎症。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3型辨治。

脾虚湿盛型:阴部瘙痒或肿痛,搔抓后流水,伴有白带量增多,质清稀、食少纳呆,大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健脾、祛湿、止痒。

处方:黄芪、苦参、薏苡仁各30克,山药20克,茯苓、白术、蛇床子、陈皮各12克,党参、苍术、车前子、萆解、泽泻、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肝经湿热型:阴部瘙痒或肿痛,甚则至坐卧不安,抓挠后瘙痒灼痛,流黄水,溃疡糜烂,伴带下量多,食少纳呆,心烦少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疏肝清热,祛湿止痒。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丹皮、黄柏、蛇床子、甘草各10克,薏苡仁30克,苦参、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柴胡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肝肾阴亏型:阴部瘙痒,皮肤增厚、粗糙,甚则皲裂,伴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祛风止痒。

处方:熟地、山药各20克,苦参、当归各15克,茯苓、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各12克,知母、黄柏、丹皮、泽泻、山萸肉、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