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网际飞音 2018-02-04

昨天“梅姨”来了,她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不但带来了她的老公,还带了50位商界和教育界的大佬,这可是一个庞大的访问团了,作为重要人士,出行时咱们肯定给安排了开路队伍,要不梅姨他们这么多人,N多辆车,估计得被国内这糟糕的路况堵死(尤其是早晚高峰)。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下面我们就简单聊聊在中国和英国开车有什么区别吧。小编有一个朋友,曾经在英国访问学习过,小编就说说他在英国开车的感受:

他在英国期间,感觉最感惬意的事儿就是自驾游了。不但能领略迷人的英伦风光,而且驾车奔驰在绿浪滚滚、天蓝水绿的田园之间,呼吸着略带青草气息的空气,看着路边牧场上牛羊懒洋洋地吃草晒太阳的样子,就令他乐而忘忧。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跟我国不同,英国的很多城市,在市中心的街道上,就有通往A级公路或高速路的标示。按路牌标示开过去,最多十几分钟就能出城了。而且大大小小的公路上也没有烦人的收费站,也很难见到交警,只是在比较大的交叉路口能看到监控“电子眼”。很多路段虽有限速标记,但测速设备很少。到了测速路段,会有非常醒目的预警提示。

据说是因为英国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拮据,养不起测速的设备,不少地段的测速标示就是警示作用,动真格测速的很少。除了城区马路,在一般公路上飙车的现象极普遍。在限速40迈至50迈的双向两车道A级公路,可飙到60迈至70迈。至于高速公路,虽然限速70迈,经常发现有车在以80迈到90迈的飞速驶过。要是严格按照限速驾驶,不一会儿就得堵一串车了。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朋友说他开了几天学乖了,经常宁可略微超点速,也不能低于限速。他说这是“入乡随俗”。想一想我们国内的公路或高速,你正120公里开着呢,突然出来一个限速60公里,或者非常空旷的路况,就给你限速30公里,而且测速全都是实打实的好用,摄像头比你的单反拍的都清,那才叫郁闷呢。

再说英国,虽然路上飙车的很多,但人家交通秩序井然,事故很少出现。也就是遇到大雾天,高速路多车追尾之类的事故能常听说,平常开车小擦小碰的事故不容易见到。朋友说他开车能有一个多月, 只在一次高速路堵车的时候,见过一例两车小擦碰的事故。小编估计是因为英国驾照考取严格,所以小刮小碰的少,不像国内很多驾校放水,教出来的都是半成品司机。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说了在英国能飙车的爽,再说点在英国开车的不爽,那就是城市停车难。在英国的城市马路边停车,必须停在没画黄线的路段。就算到了收费停车场,你也得按标志停。一旦压线或者停错位置,比如正常人占了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什么的,就罚你没商量。罚款少的几十英镑,多的上百英镑,而且按天“涨价”。

严厉的停车规则不光是在市区,大学校园里也一样。校园内也实行单向行驶和停车规则,稍有违反就会被罚款,直至吊销驾车进校内停车的资格。我朋友开车第二天就获得了教训。他是大学邀请的客人,住在学校里的客舍,为了出行方便,租了辆“甲壳虫”,并按校规办了停车证,到客舍后,按国内的习惯就近找个位子停车了。

不承想,周末停的车,周一下班后想去开,车上竟然贴着罚款单, 原因是“停车不当”。罚单下面还有打了钩的选项:“罚款70英镑”。再细看后面的附加说明:“24小时内接受处罚,可打折到25英镑; 超过24小时到14天去交罚款, 加至50英镑;15天到50天加至70英镑。若再不理会,则诉诸法律”。原来英国罚单还有打折优惠,朋友最后找的学院行政主管和住房管理部门交涉,才免予罚款。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最后,朋友还跟小编特别提到英国司机开车的文明礼让行为,尤其是开大货车的,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双向两车道的A级路上开车时,经常看到有大货车停在马路边临时停车点,本以为是在休息,后来发现这经常是在给后面的小车让行。

有一次, 他开车去苏格兰走高速,在一岔道口变道晚了,停在了两条路的交界处,两边车子一个个擦身驰过,进退两难。正在发愁呢, 在他准备进去的车道上,有辆车主动停了下来,挡住了后面的车,并挥手示意让他的车插进来,成功脱困。

另一次,离一个出口还有五六百米远,发现外侧车道排了一串车,副驾上的朋友刚用手指一下旁边的车道让他开进去,侧后方的大货车立马减速,最后接近停下,让他们的车顺利插进去了。

这要是是在国内,很多时候在你有优先通行权的情况下,还没有人给你让行呢。同在一个蓝天下,开车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梅姨”来了,中国的交通她适应不?浅聊中英开车的区别

因为这庞然大物超载、抢行,葬送了多少家庭

看来我们跟英国在交通上还有很大差距,英国马路上没有收费站、测速设备少,这是鼓励畅快出行;停车严格是保证城市和校园的秩序和环境,规则制定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规则,教化了英国的司机,提高了他们的文明意识,才让文明礼让成为了常态。

希望梅姨这次到来,也能把英国交通规则制定的先进经验一并带过来,让我们也能拥有“畅快出行、文明礼让”的交通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