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人在认知到行动之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昵称47761262 2018-02-04

如果能做到,我们就能成为圣人了。

知、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但不是每个人的行为都能遵从“良知”!

就是因为做不到,我们才是“普通且烦恼深重的人”。

有些事,我们虽然懂得“道理”,为何却做不到?

(1)明知熬夜伤身体,为何还熬夜?

(2)明知发脾气不解决问题,为何还发脾气?

(3)明知喝酒伤身体,为何还喝酒?

(4)明知吸烟有害身体,为何还吸烟?

(5)明知路上遇到跌倒的老太太,应该伸出援手,为何不敢伸援手?

(6)明知看黄色的视频不好,为何还要看?


我们就像一盏灯,我们本来具备“良知”,就像灯里的光,但是我们的“瘾”、“习惯”、“情绪”,太过强烈,强烈到把把灯光全盖住了。心里虽然有光,却一点都透不出来,在黑暗的无明中,做出一件件让自己“良心”难受的事。


我们知道正确方向,却没有“力量”朝那个方向走。就像我们抽烟,没有力量控制这个“瘾”。所以,良知和行为始终是割裂的。

怎么办?

在佛教里,有句话叫:“戒定慧”,既然我们的瘾很大,习气很大。那么就要逐渐戒除这些“习气”,哪怕再根深蒂固的“习气”,也要想办法戒除。

戒除是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戒除了不好的“习气”,我们的心才能“安定”下来。安定的“心”自然而然,智慧的光能够透出来。

到了一定程度,我们举心动念,都来自良知,而行为上又与良知合一,当行为就是良知,二者合一的时候,没有心灵的割裂、没有心灵的纠缠,时时安详,处处安详。


生命,就是走在“戒除习气”的路上,等待见证那本自具足的“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