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劳动力涨薪地图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2-04

经济学人智库(EIU)一份关于全球劳动力成本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5年以来以来,新兴市场劳动力薪酬经历了快速增长,包括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在内的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实际工资差距与发达经济体不断缩小。

EIU数据显示,2000年~2011年,全球劳动力薪酬平均增加了15%,其中,东欧和中亚地区实际涨幅达到300%,亚洲其他地区增长了100%,非洲和拉丁美洲增幅分别达到20%和15%,传统发达国家的增速仅为5%。

EIU预计,部分新兴市场“涨工资”的趋势将持续到2020年,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次是中东和北非地区,这将是未来10年全球劳动力成本增速最快的地区,背后的推动因素的这些地区强劲的消费需求以及天然资源的“合理高价”,这些地区政府公共部门扩张性的支出以及国际的投资的流入也将对劳动力薪酬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上述地区未来有可能伴随高增长和相对高通胀的增长态势,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汇率升值因素也将进一步推高工资水平。

除了经济因素,普通劳动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也将倒逼这个群体的福利待遇增长,就在今年10月份,拉锯一个多月的南非汽车工人大罢工最终在妥协中暂告段落,工人的加薪要求得到满足,只不过幅度打了折扣。此次罢工的组织方之一、南非全国金属工人协会(National Union of Metalworkers)和资方达成了“10+8”的涨薪方案,即今年薪水上涨10%、未来两年各8%。

作为金砖国家之后的新兴市场增长第二波代表国家,美国的近邻墨西哥早已经成为竞争力堪比中国的全球制造业基地,该国政府人士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全球前10大汽车巨头中的前9大已经全部落户墨西哥,包括德国和日本在内的一些传统车企将产能转移到海外新兴市场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

现在看来,成本优势逐步减少将对发达经济体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构成成本挑战,中东和非洲地区本是低成本的原材料基地或是快速扩张的消费市场,但企业家们发现,那里的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底薪高能的代名词。根据本报此前的报道,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近两年的劳动力薪酬增幅也比较可观。

EIU的经济增长预期显示,2014年~201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以及北非将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分别超过5%和4%;其次是亚洲(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接近4%,拉美地区与其相仿;北美有望保持2%以上增速;西欧最慢,可能仅保持1%以上增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