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好了明理 2018-02-04

哥特式建筑是在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建筑,它瑰丽、复杂而且浮夸,自带一种颓废之美。从1134年首座哥特式建筑出现之后,整个欧洲的建筑界都为之倾倒。几乎一夜之间,所有建筑都开始设计成哥特风格。人们对其喜爱,甚至应用于宗教建筑。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德国科隆大教堂 尖耸的屋顶是其显著特征

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尖尖的屋顶、花色的窗玻璃、尖肋拱顶、飞扶壁,营造出轻盈飞天的感觉。其中飞扶壁更是对建筑力学的完美应用。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宏伟,离不开对飞扶壁的应用。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宏伟的米兰大教堂

由于哥特式建筑一出生就和宗教相关、本身建筑风格又偏向黑暗,因此也经常在惊悚类的影视作品中出现。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经典的窗花玻璃和飞扶壁

说起窗花玻璃,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不仅因为雨果的同门作品而出名,其本身也是一座经典的哥特式建筑。其中最令人流连的就是其窗花玻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哥特建筑都是给人阴森的严肃感觉,巴黎圣母院就改良成为一座阳光明媚的哥特建筑。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巴黎圣母院

如果到欧洲游玩,一定不能错过这一伟大的建筑风格,记得走到他的底下,感受一些被“神”俯视的宠幸。

哥特式建筑——一夜间遍布欧洲的幽灵建筑

英国 威敏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