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塘水体中有害物质介绍及去除方法

 昵称10744611 2018-02-05


氨氮毒性及调控水体中氨氮的来源:
1、大多数有机物,如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饵、游动植物残骸及人工投放的有机肥料等,它们中的氮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异养型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分解产生氨氮。
2、水生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养殖密度越大,泌氨量也越多。
3、水体缺氧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也产生氨。

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在总氨氮中,分子氨对水产动物是有毒害的,浓度越高,毒性越大。它可直接刺激损害水产动物肝胰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粘膜,进而易继发细菌感染。同时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表现为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障碍,在水表层狂游等。

水体中氨氮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每次清塘时清除池底大多数有机物质,但池塘必须保持一定量污泥。
2、按照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3、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饲料,长期添加有益微生物活菌及维生素。降低粪便排泄量,同时做到科学投喂,尽量减少残饵。
4、当水体老化,有机悬浮物、粪便、残饵太多时应及时排出,并适时换水对不能排污的池塘要随时投放底安等分解型改底产品,以分解调节底部污物。
5、不要随意向水体投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畜禽有机肥料,更不要施用在农作物上使用的无机化肥和复合肥。
6、减少消毒杀菌剂的应用,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数量。

在高水温季节,当水体PH值偏高时,要特别注意检测水体氨氮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氨氮的毒性与PH值正相关。对于氨氮高池塘坚决杜绝生石灰应用。控制分子氨浓度小于0.02mg/L。要经常开动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和阴雨天的白天夜晚都不要停机,并投放乳酸菌、EM菌、光合细菌等含量高的活菌产品,定期补充活性碳源,调节池塘藻相,以降低和稳定PH值。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时,有条件换水的可适当换掉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并全天开动增氧机曝气,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类或光合细菌类产品。

没有条件换水的可直接使用这类产品。以尽快降低氨氮和调节水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养殖户在池塘PH值较高时,大量泼洒酸性产品来调整,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泼酸不如造酸,泼洒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是调节PH值好方法。

塘致病的根源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溶氧丰富时,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为硝酸盐找出路是解决亚硝酸盐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基层鱼病诊断过程中,往往细菌性疾病大量暴发的池塘,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比较高,且藻相不丰富,底层溶氧低。增加底层溶氧,丰富藻相、培养菌相是解决亚硝酸盐的最好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池塘亚硝酸盐过高时,用沸石粉等为原料的产品降解亚硝酸盐,虽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只是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暂时的贮存起来,就好比“定时炸弹”一样,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变化,会导致病害滋生,鱼类应激能力的下降。近年来,河南地区鲤鱼养殖高产池塘,由于水质不良引起的应激性烂鳃病的爆发,就与经常使用吸附性底改有很大关系。用分解型的改良剂代替吸附性的改良剂是解决亚硝酸盐的必由之路。


氨氮毒性及调控水体中氨氮的来源:
1、大多数有机物,如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饵、游动植物残骸及人工投放的有机肥料等,它们中的氮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异养型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分解产生氨氮。
2、水生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养殖密度越大,泌氨量也越多。
3、水体缺氧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也产生氨。

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在总氨氮中,分子氨对水产动物是有毒害的,浓度越高,毒性越大。它可直接刺激损害水产动物肝胰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粘膜,进而易继发细菌感染。同时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表现为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障碍,在水表层狂游等。

水体中氨氮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每次清塘时清除池底大多数有机物质,但池塘必须保持一定量污泥。
2、按照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3、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饲料,长期添加有益微生物活菌及维生素。降低粪便排泄量,同时做到科学投喂,尽量减少残饵。
4、当水体老化,有机悬浮物、粪便、残饵太多时应及时排出,并适时换水对不能排污的池塘要随时投放底安等分解型改底产品,以分解调节底部污物。
5、不要随意向水体投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畜禽有机肥料,更不要施用在农作物上使用的无机化肥和复合肥。
6、减少消毒杀菌剂的应用,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数量。

在高水温季节,当水体PH值偏高时,要特别注意检测水体氨氮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氨氮的毒性与PH值正相关。对于氨氮高池塘坚决杜绝生石灰应用。控制分子氨浓度小于0.02mg/L。要经常开动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和阴雨天的白天夜晚都不要停机,并投放乳酸菌、EM菌、光合细菌等含量高的活菌产品,定期补充活性碳源,调节池塘藻相,以降低和稳定PH值。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时,有条件换水的可适当换掉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并全天开动增氧机曝气,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类或光合细菌类产品。

没有条件换水的可直接使用这类产品。以尽快降低氨氮和调节水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养殖户在池塘PH值较高时,大量泼洒酸性产品来调整,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泼酸不如造酸,泼洒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是调节PH值好方法。

塘致病的根源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溶氧丰富时,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为硝酸盐找出路是解决亚硝酸盐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基层鱼病诊断过程中,往往细菌性疾病大量暴发的池塘,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比较高,且藻相不丰富,底层溶氧低。增加底层溶氧,丰富藻相、培养菌相是解决亚硝酸盐的最好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在池塘亚硝酸盐过高时,用沸石粉等为原料的产品降解亚硝酸盐,虽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只是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暂时的贮存起来,就好比“定时炸弹”一样,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变化,会导致病害滋生,鱼类应激能力的下降。近年来,河南地区鲤鱼养殖高产池塘,由于水质不良引起的应激性烂鳃病的爆发,就与经常使用吸附性底改有很大关系。用分解型的改良剂代替吸附性的改良剂是解决亚硝酸盐的必由之路。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在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它在水中与阳离子结合后就形成亚硝酸盐。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通过水产动物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的溶解氧高,水产动物也表现出缺氧昏迷状态,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鳃部受损变黑。出现“游塘”、“浮头”、“偷死”、“冒底”等现象。,除此以外,水产动物长时间生活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其活力差,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暴发疾病。我们在基层走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晴天鱼类摄食率低,水质水色无问题,但鱼类浮在水面不沉于水底,鱼类鳃丝中央肿胀连片,俗称“瓦楞鳃”,这就是池塘长时间亚硝酸盐偏高导致。
帮邦云检测中心招商 帮邦水产2018招商啦!通过智能物联网测水设备为养殖户服务吧 小程序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控制水中藻类的浓度,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度,并适时开始增氧机,保持水体上下中层得以全方位交换,以便提高水体溶解氧,使硝化作用得以正常进行。当水体透明度偏高,水体偏瘦时,应及时使用氨基酸类产品增藻,使水体保持合理的透明度。
2、从养殖前期开始,一般每隔15左右向水体投放硝化细菌类产品,使硝化反应得以完全彻底进行,以控制亚硝酸盐的升高。
3、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用优质的饲料,并适时加入益生菌拌料投喂,以提高对饲料的消化率,减少排泄物。
4、不向水体施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农家有机肥料和农用化肥,减少亚硝酸盐的源头—氨的生成量。

水中的剧毒气体硫化氢
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
主要是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动植物残骸在厌氧型的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

水体中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也是对水产动物毒性很强的物质。当其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水产动物的组织与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相结合,破坏其结构,使其失去了携带氧气的功能,也表现为缺氧的症状。同时,对水产动物的皮肤和鳃丝粘膜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

(文章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