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古罗马大斗兽场(二)

 RK588 2018-02-05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者喜马拉雅Fm搜索“碎片先生”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系列课程,有相关课堂实录,轻松听书,掌握更多艺术史内容。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在喜马拉雅FM上独家放送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我是碎片。

 

今天我们继续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学习。上一次分享我们掌握第一个大原则那就是:

 

纵向三大块外加内核五道环。

 

有朋友还给我留言说这让他想到了“啊!五环!”行啊,如果这样的联想记忆能让我们学会知识,也是极好的。为了掌握知识当然是要无所不用其极。就好比我们小时候都在英文课本上标出中文,什么“阴沟里死”“鼓捣猫呢”。我也是。后来有一天,我把整个“狮子王”动画片的台词全都背下来了,英语的语感和表达突然就好起来了。所以朋友们千万不要焦虑,一切学习都有一个看起来不堪的过程,而最后我们得到的将是光明与美丽。你就尽情的联想北京五环吧!


 

-1-

 

好,闲言少叙,我们进入的正题。这一期我们要分享的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外立面。都说今天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其实何止今天呢。古代也是要看脸的。对于建筑而言,他们的脸就是外立面。我们今天去欧洲旅行,有一个最大的项目就是看建筑。以至于有一个常年旅居在法国的朋友跟我说每天特别喜欢出去买东西,不是为了花钱,而是为了沿途好看的建筑。想想沿街溜达,你不可能进到所有的建筑立面,看到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外立面。如果涉及到对欧洲教堂或者礼拜堂,市政厅的鉴赏与学习,外立面就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结构分析和韵律美学多个领域。而且随着我们接下来几期的分享你就会发现,建筑的外立面与内部里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所有看似千变万化的结构实际上也来源于最元祖的母题借鉴。这很有意思。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古罗马斗兽场的外立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欧洲建筑母题。


 三层结构简图

 

上一期从施工和材料方面我们知道了它的结构被分为了纵向的三大块。由下到上是混凝土的鼓形底座,石材的地上第一部分和较轻材质作为骨料的混凝土修筑的最上面两层。当这些全部搭建好之后呢?就是下一步:装饰。就像你养了一只小猫小狗。把他们买回家,养大,喂猫粮狗粮。另外还会戴领结,穿衣服,营建好看的窝。这些对猫猫狗狗自己有什么用吗?好像没有,完全是为了满足主人的眼目而已。建筑也是。主体的部分做好了,而后的装修部分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这里包括便捷程度的,也包括视觉效果的。

 

那么怎么装呢?

 

意大利仿佛是天生的建筑材料大仓库。不仅有在古代全世界近乎唯一的特殊混凝土材料。同时也有丰富的大理石储备。我们以前在节目中提过著名的卡拉拉,这个大理石产区直到今天依旧在不停的产出丰富而质地纯正的大理石。那里的一座座绿荫覆盖的大山就像堆满无数雕塑作品的原生宝库,等待着艺术家们用灵感去凿取。


卡拉拉采石场


著名的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大多数的优质大理石都来源于此。但是这里并不是意大利唯一的大理石产区。比如说在米开朗琪罗中年的时候,他的童年玩伴同时也是时任罗马天主教教宗的利奥十世就给他下过一道敕令,要他在佛罗伦萨郊外的塞拉维扎附近的彼得拉桑塔山区采购大理石。那里是继古罗马就开始开采地卡拉拉之后刚刚探明地一个新地产区。这导致一直把米开朗琪罗当作大客户兼朋友的卡拉拉君主从此反目成仇。不过教宗可不管这一套,他只想一心振兴母邦,提高自己故乡佛罗伦萨在全意大利的地位进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说,艺术家在艺术史里看起来很牛,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非常卑微的。因为艺术在恨长久的历史时期里都是从属于政治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我想当我们透过艺术品与艺术家进行灵魂神交地时候,这层认识非常的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就会知道,出于本地建筑材料的现实,古罗马的建筑特征就是混凝土与粗粝的石灰石做骨架,而后华丽的大理石作为贴皮。既然是贴皮,就一定是没有承重功能的,仅仅是装饰。这种理念也一直传递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甚至是现代的建筑中来。

 

那么作为装饰的元素样式是什么呢?是古希腊柱式的直接应用。从这里我们似乎闻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强悍的罗马人对于业已征服的古希腊的崇拜。他们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希腊面前似乎有一种羞涩或者不自信。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人类历史的其他文明碰撞中。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

 

 

-2-

 

这是一幅绢本设色的中国画。叫做“平安春信图”。上面是一对父子,站在竹子下面,手里拿着一支梅花,。身着传统的汉族文人服饰。不过这两个人物其实都不是汉人。他们是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父子。



给大家展示这幅画的目的是像说明,同样作为马上得天下的骑射民族,当他要安定治理国家的时候使用的依旧是被征服者那高深平静的文化体系。满族皇子从很小就要开始学习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以至于有清一代很多大儒文士竟然也都是满族人。我想啊,儒家文化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于满族人地影响,其实可以等同于古希腊文明在罗马人面前显现出来的温柔张力。而满族人的选择也同样是罗马人的价值取向。

 

对了还有一点很有趣。上面这幅画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他自己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很多人会对一个西洋人掌握纯熟的中国绘画技法而大加赞赏。我想,最为一个意大利人,郎世宁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祖先在千年以前以强悍的躯体膜拜高贵文明的态度。所以这样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他愿意去探索中华文明的美丽与高贵。从这一点来说,他不是不同文明交融方式的拓荒者,而是一个传统文明交流模式的深耕者。

 

那么古罗马斗兽场对于希腊柱式是如何使用的呢。首先就得让我们回顾一下希腊柱子的样式有哪些?再强调一遍,就是25个样式。这就是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以及从属于爱奥尼亚式的科林斯式。

 

 

古罗马大斗兽场地上部分一共有四层,我们先说下面的三层。首先请看一下结构简图:



从下而上就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我们从这个结构里面能看到什么建筑思想呢?我想了一下,最合适的词是:

 

“提示”

 

提示什么?提示内部的结构。怎么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先想一下上面三种柱子在古希腊神庙建筑的演变过程中传递的视觉效果是什么?多立克是稳定与厚重,爱奥尼是高贵与优雅,科林斯是轻盈与美观。按维特鲁威的观点说,这三种柱子分别代表了男人,妇女和少女。

 

对于建筑在视觉效果上的稳定来讲,最稳定的多立克式在基础的一层,然后优雅的爱奥尼式在二层,随后最轻盈的科林斯在顶层。再回顾一下前面说过的,内部结构的材料排列其实也是这样的。厚重的石灰石在下面,轻质材料作为骨料的混凝土在上面。这样一来,内部结构从材料方面保证了稳定性,外部材料从样式上也保证了稳定性。这是一种内外的呼应。同时也是一种外部通过样式对内部结构的提示。说到这里我们甚至会觉得有一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意味。如果再深的联想一下冰冷的建筑甚至可以教导每个人的人生要内外兼修,方成大器的道理。也许这就是建筑的哲学,物质世界的智慧。再中国我们的祖先跟这种做法叫做“格物致知”。


 然后我们来讲最上面第四层的柱子类型,先看这个实际拍摄的图片:



最特殊的就是第四层。这个算是古罗马人地一种原创模式。那就是一种变体方柱,并且是半壁柱。柱子墙壁之间没有空隙。这个结构我们在古罗马的神庙中最先看到。

我们来看下面地神庙对比图:

 

 

这两个分别是在意大利帕埃斯图姆的协和神庙,古希腊时期建立。另一个是法国尼姆的罗马神庙,古罗马时建立。


最大区别是古罗马神庙不像古希腊一样是四周通透柱廊地绕柱模式,而仅仅是正立面有柱廊,其他面为象征性的半壁柱模式。这个指标是我们判断希腊神庙和罗马神庙最直接的外观特色。大家要记住哦!

 

这个壁柱的模式就被用在了大斗兽场最上面一层的建筑表达中。这样的模式在之后的很多建筑中也被借鉴使用和变形创新。我们在后续的课程分享里将会于绘画,工艺品和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中见证它的存在。



 

古罗马斗兽场的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特色就是很多个纵横规律排列的开口。其实这是与里面由混泥土隔断墙分割的八十个扇区观众席相对应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表现观众席位分布的剖面图

 每一个扇区由从上到下分为五层带有坡度的观众席。和剧院的顺序不同的是最尊贵的VIP席位包厢不是在二楼高度,而是在最接近血腥现场的前部,用来当做元首,官员,贵族,外国使节的席位。而越往上离角斗场越远,席位级别越低,观众的阶级也越低。比如说最上面的一层是妇女为主的观众,坐席的材质也从大理石换成的木头。其实木头也挺好的,大理石有点儿冻屁股。所以我们看到外立面的窗户其实就是对应内部的座位设计结构的。也就是同样起到了提示建筑结构的作用。


另外,如果我们把这个剖面和更原始的希腊柱廊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性,这也证明了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



 

-3-

 

今天的最后,让我们看一看古罗马的斗兽场真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前几期我们恨沉重的揭示了一些历史论述题一样的意义。今天我们不说这个,分享点别的。看下面的图:

 

这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两个建筑例子。分别是美第奇家族的官邸和他们当时金融银行业的竞争对手斯特罗齐家族的官邸。这两个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古罗马权威感。既像堡垒又是别墅。尤其是美第奇宫,他还采取了一层粗石,二层细石,三层光滑的建筑视觉过度。

 

而这两个范例建筑又都有一个统一的样式,这个样式其实非常重要,重要到已经被我们视而不见了。因为太普遍。什么样式呢?说出来会吓一跳,那就是连拍的窗户。是不是很惊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会更惊喜。那就是在我们讲大斗兽场以前,有没有什么古代西方建筑是里面上布满窗口的?几乎没有。只有马切罗剧院到大斗兽场这一套系的建筑开创了一个模式就是里面窗口排列。所以古罗马斗兽场给后世建筑留下的母题参考就是两个:

 



 

首先是材料与样式组合出来由下到上的变化模式,它的作用是保证视觉效果上建筑的稳定性。

 

第二个就是立面上纵横联排的开口设计,它的作用是体现建筑艺术的韵律和节奏感。

 

 



以上就是大斗兽场的全部结构分享。这座建筑距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经相对完好,只不过他不再上演血腥的游戏。给我们更多留下的是纪念与凭吊历史的作用。大概在四到六世纪的时候,亚平宁半岛经历了两次剧烈的地震,对大斗兽场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损害。最重大的损害其实和金字塔的命运差不多,就是表面装饰石料的剥离。15世纪,也就是文艺复兴开始以后,由于罗马的再次复兴,天主教出于修在其他教堂的需要,把大斗兽场表面的非承重大理石剥离拆解殆尽。这里曾经还被短视的建设规划建议下险些改造成纺织工厂或者礼拜堂。最后在18世纪后期才最终因为很多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被作为血腥游戏的牺牲品惨死在此的缘故,被罗马天主教封为了宗教圣地,得以保存至今。


 

如今这座既伟大又充满历史争议的建筑和其他罗马的古建筑一样以废墟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多人讲到他的时候都会以著名的狄更斯判语来评价它:

 

“这是人们可以想象的最具震撼力的最庄严的,最隆重的,最恢弘的,最崇高的形象。又是令人悲痛的形象。在他血腥的年代,这个角斗场巨大的,充满了强劲生命力的形象没有感动过任何人。现在它成了废墟,却能感动每一个到访者。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碎片。如果喜欢我的节目别忘了关注我的公众号“碎片先生1984”,那里可以获得本节目的同步图文信息,而且还有进入我们微信听友群的方式,欢迎你的到来!谢谢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