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柬埔寨的殖民建筑为何如此妖娆?背景篇:欧洲建筑简史(一)

 Violetwxx 2018-05-26


在柬埔寨,现在能看到最漂亮、最有水平的建筑,都是一帮老东西,像这样式的:


这个,叫做殖民时期遗留建筑,你也可以叫它老家伙。


不光建筑史,而是整个人类艺术史上,都是老家伙比较靠谱,新来的就爱耍流氓。我们生在一个时无英雄而使竖子成名的时代。


不信您看,几百年前,老家伙横行的时候,大家都讲规矩,艺术是这样式的:


Apollo and Daphne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这个作品,叫做“阿波罗与达弗妮”,光着身子这两位,是神话人物,基本上就是说阿波罗耍流氓,强撩,达弗妮就逃啊,阿波罗在后面追上,说你喊吧,喊吧,喊破喉咙也没人会听见。达弗妮眼看逃不掉,一急,就变成了一棵树,阿波罗到底也没得逞,别提多扫兴了。


就这么个破事儿,还真能被雕出花儿来了。作者名叫伯尼尼,17世纪意大利人,雕这个的时候人家二十出头一小伙儿,白天不反对政府,晚上不泡妞,光趴在两米多高一块大理石上面就开始雕,鼓捣了三年,出来这么一货儿。同学们,人家出个名容易吗?


看看细节:


您看那一寸寸光滑的肌肤,您再看看那“指如削葱根”,变成一片片薄薄的叶子,各位客官,那可是大理石啊。

这,就是老家伙们所谓之艺术。


到了今天,看看新来的是怎么搞艺术的。


啰,就这个,从中国整了一火车皮山寨瓜子儿,拉到伦敦,卸到一临时仓库,然后请大家来看,踩一踩,就说是艺术。


作者呢,是中国北方一老大爷,白天也反对政府,晚上也泡妞,脑袋圆滚滚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西瓜,仔细瞧了,没有美感让人觉得还不如没仔细看呢。就这么一大爷,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我有几天都不敢上网,真是把我的脸都丢到欧洲去了。


您再看看油画,从前,老家伙们玩儿的是这样的:


每一毫米都滋滋地冒着美的联想。我小时候,就是看的这幅画,一瞬间就开了窍,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美的东西。这东东,其实也就离今天一百多年而已。


好了,到了当代画家登场的时候,他说要画成这样:


这幅画,名字叫《橙、红、黄》,您是认真的吧?我还能不知道这是橙红黄?您说今天的少年儿童,给他看这个,您希望他开窍?它2012年拍卖,8600万美元。您说这不是要把我活活气死的节奏?


好了,憋聊那不开心的。


别跑了题。柬埔寨那些老家伙建筑,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是欧洲一千多年的建筑传承,被带到印度支那,再本地鼓捣一下发展出来的。它们就那么土黄土黄地杵在那里,您看着挺开心,但就是不知道它妙在何处。


没时间写它如何高明,今天还是说一说,这活儿是怎么一路传下来的吧。


第一波:古希腊古罗马(Graeco-Roman

这事儿说来惭愧,其实一两千年前欧洲人盖房子就已经比今天更具美感,差就差在当时科技跟不上;用郭德纲老师的话来说:游泳游太快了,裤衩跟不上。所以,美则美矣,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不能在民间大量存在。剩下到今天还见得着的,就只能看个神韵了。


一说起古希腊,大家都能想起来这个:



(神庙:公元前
4世纪)


今天还健在的古希腊建筑大体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1.     石底座。整栋建筑一般都建在石头基台上;

2.     横梁竖柱。大量密密麻麻的柱子撑起整个上层建筑,上层最外沿全是梁。

3.     屋顶没有对角线力学结构。我们今天的建筑就算农家小房子也能做到室内没有柱子,那是因为一种叫做“对角线桁架”的神发明:


这个结构巧妙利用三角形力学原理,将屋顶重量稳定地落在外沿屋梁上,从而实现一个中央不需要柱子的局面。然后才有了大会堂,大礼堂,大剧场,要不然屋里非得到处都是柱子,才撑得住屋顶。而早中期的古希腊建筑都是满屋子柱子,你比如说那个时候开个村委会啥的,村长在上面说话,下面有一半人看不到村长,柱子挡着呢。

 

所以,一栋希腊建筑,基本印象就是满眼柱子,现代人看着挺漂亮,人家是没办法,数量不够就塌了。你以为两千多年前古人愿意搞那么多柱子?


(躺枪的白宫)


古罗马建筑又强了点儿:


(罗马神庙,公元二世纪)


看着怎么那么像古希腊?对撩,因为文化上,古希腊就是古罗马他妈。古罗马折腾了上千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开崇洋媚外的一拨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比如说哈,古罗马的国家*领导人,生了娃儿是一定要送到国外去念书的,所谓的国外当然就是希腊。罗马官方语言明明是拉丁文,上流社会搞沙龙了,被记者采访了,非要插几句希腊语,too young too simple,好像这样子显得比较有水平。罗马横跨亚非欧,怀抱地中海,而人家希腊这个时候穷得就剩几个村了,但谈起文化,在罗马人面前一脸的优越感,罗马人被训得跟孙子似的,还满是羡慕,口水流一地。没办法,这就是暴发户国家的民族自卑感。


不好意思,又扯了。


要概括罗马建筑的特点,还得先从人民群众的生活爱好谈起。一千多年前,罗马户口比北京户口还难搞,因为呀,只要罗马户口一到手,您就是铁饭碗了:按人头免费发粮票,免费享受城市自来水系统,免费发电影票看血腥灾难大片(斗兽,互砍),总之啊,乐趣多了去了。您要问,共产主义老这么搞,钱从哪里来?从英国、法国、西班牙、北非这些被压迫的殖民地里来呀。


所以,这样的罗马,享乐主义风气盛行,生活作风腐败,而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跟天桥附近北京大爷的选择一样:一是澡堂子,二是戏园子。澡堂子就真是泡澡堂子(thermae),戏园子是露天斗兽场(arena)。



(斗兽场,法国Nimes,公元一世纪)


古罗马建筑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     弧。就是上图斗兽场外沿密密麻麻的小门到处都是弧。罗马建筑师是历史上最热爱弧形的人;

2.     拱。弧形的使用,一般就是为了撑出来一个拱,从而创造一个下部的空腔;

3.     圆顶。上图的罗马神庙,巨大圆形空间就全部笼罩在一个大圆顶下面;

4.     罗马水泥。又一项建筑史上神一样的发明,没有水泥,上面的孤、拱、圆顶基本都白扯。有了水泥以后,看看罗马神庙的内部:


这,同学们,是距离今天1900年前罗马建筑师用水泥做出来的室内空间哦。


累,今天就到这儿,散了吧。

扯了这么多,才扯到公元二世纪,还有1900多年要扯,后面好几波,要扯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呀?


内容预告:

第二波:罗马风(Romanesque),跟古罗马完全两回事儿;

第三波:哥特(Gothic);

第四波:文艺复兴(Renaissance);

第五波:巴罗克(Baroque);

第六波:洛可可(Rococo);

第七波: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

第八波:Art NouveauBeaux Arts

第九波:没了,什么Art Deco,现代主义之类不是不美,是从来没研究过,我也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