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黑痘病

 望宝山下 2018-02-05

葡萄黑痘病 (Grape spot anthracnose)

别名葡萄疮痂病、葡萄哈蟆眼、葡萄鸟眼病、葡萄萎缩病

葡萄黑痘病

分布为害葡萄黑痘病在各地均有发生。是葡萄的重要病害。多雨潮湿的地方发生较重。

症状(1)叶片:叶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mm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2)果实: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侵染。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网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鸟眼”状,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味酸、无食用价值。(3)新梢、叶柄、果柄、卷须: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

病原病原为无性态葡萄痂网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葡萄黑痘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以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为主。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一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最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以后侵染果、卷须等。孢子侵入后潜育期6~12天。该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以后病害停止发展。从葡萄生育期看,病害发生于现蕾开花期。葡萄个体抗病力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一般抗病性随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如嫩叶、幼果、嫩梢等最易感病。停止生长的叶片及着色的果实抗病力增强,偏施氮肥、新梢生长不充实、秋芽发育旺盛的植株及果园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均发病较重。

葡萄黑痘病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叶、病果及病蔓等。

(2)在葡萄生长期,自展叶开始至果实1/3成熟为止,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药剂可用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32.5%锰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

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30克/升戊唑醇3000倍液。病害发生中期也可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45%咪鲜胺微乳剂1500~2000倍液,或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进行喷施,雨后应及时补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