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教育故事三则

 默默守望N 2018-02-05

吴冠中 <wbr><wbr>作《 <wbr><wbr>黑天鹅 <wbr><wbr>》2

原标题:美国的小崽子们翻天了

(一)

   比尔8岁了,他对自己的名字很自豪,因为克林顿总统也叫比尔。他在自我介绍时强调了这一点:“你好,郭,我是比尔,就是比尔·克林顿的那个比尔。”

     比尔的妈妈在向比尔介绍我时,明明说得是“郭伯伯”,可比尔显然对“伯伯”不屑一顾,直呼我“郭”。小家伙不懂礼貌。

     比尔正在给他爸爸擦汽车,与我打过招呼后,耸耸肩,摊摊手,歪歪头,意思是他很忙,就又去工作了。

     比尔是中西“合作”产品,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中国人。混血儿长得好看,擦车那认真的样子更是可爱。我想,虽然不懂礼貌,但是很懂事。帮大人干活呢。

     比尔的妈妈张女士是我的朋友在美国聘用的秘书,我去美国期间,朋友会让她帮助我打理一些事情,有时我出门办事她也开车接送。那天路过她家,她请我下车去喝杯咖啡,也顺便结识一下比尔和比尔的爸爸。

     比尔的爸爸乔治不会说中国话,张女士给我们翻译。我们喝着咖啡聊天。一会儿,比尔进屋了,朝爸爸招招手,直呼“乔治”。乔治对我说声对不起随儿子出去了。张女士告诉我,乔治是去检查验收擦车质量的,然后与比尔结帐。

     结帐?儿子给爸爸擦车要结帐?

     张女士说,是呀,比尔每次给爸爸擦车,挣5美元。

     这是一家人吗?这是父子吗? 爸爸妈妈养育子女,为爸爸做点事情还讲代价,还结帐?对长辈直呼其名就够不懂规矩了,干点活就要钱,更不懂事。从小就这样计较,对父亲都这样计较。不自私才怪呢。

     看着我诧异的样子,张女士笑了:这就是文化的不同。

     张女士说,在美国,挣钱是光荣的。当年富兰克林就曾经对年轻人说过,合法地挣钱是神圣的道德的。美国的家庭从小就鼓励孩子靠劳动挣钱,培养自立意识。美国 人绝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让孩子给长辈磕头,然后赏赐压岁钱。而是鼓励孩子平等交易,用劳动去换取报酬。美国的小孩子到了18岁,大都自谋生路,很少有中国式的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比尔与爸爸结完帐,过来关照“郭”了。他一会拿他的画给“郭”看,一会向“郭”显摆他的收藏――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他一口一个“郭”,似乎我们之间没有40多岁的差距,那口气就像兄弟一样。

     张女士纠正儿子了:比尔,你要称呼“郭伯伯”。我不是对你说过了吗,对中国人要称呼,要礼貌。

     比尔不以为然,反驳妈妈:我没有不礼貌。要是去中国,我就喊郭伯伯,这是在美国。郭应当接受美国的习惯。

     小家伙振振有词,我也连连说入乡随俗,张女士也没有再坚持。

     张女士告诉我,美国人对儿童的教育不是以听话――听大人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为基点,而是以讲道理为基点。在这里是不能训斥孩子的,更不准打骂孩子,那是违法的对孩子必须讲道理。必须以平等的方式讲道理

     那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怎么办呢。我问张女士。

     张女士说还是不能以听话不听话做为判断孩子对错的标准,必须要讲道理。张女士与儿子有个 约定,那是一次 “正式谈判”确定下来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如果妈妈确认儿子错了,就把道理讲给儿子听,然后儿子要到客厅墙角的一个小凳子上自我反省。想明白了,认 错,OK。想不明白,儿子要说出自己的道理,妈妈必须针对孩子的说法再进行反驳,想办法再把道理讲清楚。

     麻不麻烦呀,不听话,骂一通;再不听,揍一顿,小的敢不听老子的,这不翻了天了。还是中国模式有效率呀。

     张女士说效率不等于效果。听话不等于听进心里去了。美国的教育理念注重理性。我是个急性子,开始也不适应这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老公总给我讲道理,现在我理解了:教育不能强加于人

     喝过咖啡,张女士与我继续去办事。乔治与比尔到门口送我。我与乔治握手告别,也很正式地与比尔告别,小比尔很优雅地与我握手,还承诺:郭,不要介意,等我去中国时,再喊你伯伯。

 (二)

     另一个朋友薛女士与女儿的争执也很有意思。

     薛女士在洛杉矶做艺术品生意,女儿读小学。暑假期间,她想给女儿报两个兴趣班,绘画和钢琴,但女儿不喜欢,执意要参加夏令营。夏令营是什么,不就是玩吗, 薛女士坚持要女儿学绘画学钢琴。女儿不听,还撅嘴。母亲火了,狠狠地训了女儿:不要强,不听话,不懂事,就想玩。把女儿训哭了。

     第二天,麻烦来了。女儿到学校把这件事说给老师听了,老师居然登门找薛女士理论来了。什么必须尊重孩子啦,必须平等交流沟通啦,什么不能强迫孩子啦,还上纲上线不无夸张地提醒薛女士不要向暴力倾向发展。

     薛女士说学生假日期间怎样安排与学校无关,这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我比任何人都爱自己的孩子。

     老师说既然爱孩子,就应当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就不要强迫孩子。你可以试图说服孩子,但不能强迫。这对孩子不公平,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还有,孩子是社会的,不是你自己的,尊重孩子的原则,谁都不能违背,母亲也不行。

     老师咄咄逼人,说得也确实有道理,薛女士只好投降,同意孩子参加夏令营了。

     但事情没有完。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校长认为有必要对一些家长进行培训。学校特意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举办了一个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校长亲自写请帖要薛女士一定去听课。薛女士哭笑不得,孩子没有进兴趣班,自己到先进学习班了。

     不过,这个免费的学习班是很值得听的。美国人讲课喜欢举例子,切合实际,也有理论归纳,还讲了威廉·詹姆斯呢。薛女士说收获不小。

     这件事令薛女士很感慨,她笑称,美国的人权“干涉”渗透到家庭里了,落实到孩子身上了。不管怎么说,美国是小孩子的天堂。

 (三)

     搞装修的老王对天堂又喜欢又不适应。

     喜欢是因为美国可以随便生小孩。老王出国前只有一个女儿,他特别想要儿子,移民到美国,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了,可算解放了。老王两口子团结一致密切合作,接二连三地生产了三个美国公民,最后一个终于是爷们。

     不适应则是因为老王信奉家教严是对孩子的负责。这个信念在美国无法贯彻。老王的大女儿上中学了,他对孩子的学习倒是不太关注,美国的教育水平太凹,大女儿 在国内是一般生,到了美国后,语言关一过,就成了班级里的高材生。老王最担心得是女儿在美国学坏了,美国太随意太随便了,老王认为年轻人很容易学坏的。

     有一天,老王在家门口看见女儿与两个越南籍女生在一起。老王对越南人有高度的警惕性,因为社区的帮派就是越南的小崽子为主的,老王一再告诉女儿要远离帮派,远离越南小崽子。

     女儿回到家门口,老王就质问女儿为什么与帮派人物来往。女儿说她俩不是帮派里的,是同学。老王说那也不准与她们在一起。女儿说爸爸蛮不讲理。老王火了,随 手打了女儿两巴掌。(其实也就是拍拍灰的力度,象征性的)。没想到这一幕被邻居的太太看见了,居然打电话报警了。美国警察也扯淡,这样的家务小事居然也出 警,几分钟赶到,像发生了刑事案件一般,要给老王带走。

     还是女儿聪明,告诉警察,爸爸在教我练功夫呢,知道吗,中国功夫,女儿还摆出了马步架势,递眼色让爸爸也亮架。老王不情愿地也摆出马步。警察们看了,信了,赞美中国功夫了不起。然后耸耸肩撤了。

     警察走了,女儿一本正经地严肃地警告爸爸,再有一次,我就不说是练武了,你自己去警察局说清楚。

     老王目瞪口呆。又无可奈何。什么鬼地方,连管教孩子都干涉,还自由主义国家,自由个屁。

     老王又去责备那个报警的邻居太太,都是邻里邻居,平时相处得很好,你为什么报警呀。再说了,这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呀。邻居太太说,打孩子是家庭暴力,是违法的,我怎么可以不管呢?如果再发生此类事件,我还会报警的。

     老王知道了,以后要控制自己了,不能再让此类事件发生了。对孩子不能骂不能打也不能强迫。严家教看来在美国水土不服呀。

     老王感叹,咳,小崽子们在美国翻了天啦。


      随想:

      1、 强调听话是培养奴性,讲道理是培养公民的理性。

      2、 对人权的呵护渗透到家庭,前延到孩提时期,是社会的责任。

      3、 “父为子纲”的天翻了,对我们而言,“君为臣纲”的流毒更应当清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