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恒星最大的质量不能超过木星质量的16倍?

 让俺看看 2018-02-05

显然题主问错了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改成“为什么行星最大的质量不能超过木星质量的16倍?”更为合适。当然像这样的问题应该先要问是不是,之后才好再问为什么。

行星是从恒星诞生过程中所残余下的气体云中形成而来,根据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类地行星的核心是由金属组成,外围则覆盖着硅酸盐岩石。而类木行星的化学成分类似于恒星,其中主要是氢,其次是氦。类木行星的质量往往远大于类地行星,比如一个木星的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但由于类木行星没有足够的质量来挤压核心,从而核心区域并不能产生足够高的温度和压力,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无法进行,所以它们无法成为恒星。

随着类木行星的质量逐渐增大,情况将会有所变化。理论上,当类木行星的质量超过木星的16倍时(也有说法是13倍),由于核心受到较大的自重压力,氘(氢-2)将会发生核聚变反应。但这种反应所能产生的能量十分有限,而这类天体被称作褐矮星。它们的质量相对而言还是太小了,是一种亚恒星天体,还是无法成为恒星。只有当质量超过木星80倍(太阳质量的7.5%)时,核心才会有足够的质量来使氢聚变成氦,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恒星,这类质量最低的恒星就被称作红矮星。

在实际中,类木行星和褐矮星的质量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有些质量超过木星16倍的天体仍然被归类为行星。例如,开普勒-39b的质量达到了木星的18倍,但它还是被视作一颗类木行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