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诗,悲壮而不凄凉 被誉为唐代七绝之冠

 肖跟东 2018-02-06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当时正值盛唐,这一时期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大多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但在频繁的边塞征战中,民众也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这种和平愿望。整体来看王昌龄这首著名的边塞诗,写的悲壮而不凄凉,被后世誉为唐代七绝之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翻译:

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还未归来。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卫青仍还在,绝不允许匈奴度过阴山牧马。

诗文鉴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首先,王昌龄从边疆的景色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尤其是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边疆战事的历史悠远,经年不断。而次句中的“万里长征”,则是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则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生死别离,表达了诗人的那种悲愤的心绪。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而此处其实更是指代了众多的抗匈名将。这句诗中蕴含了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这其实是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忠诚之情,歌颂了将士们驰骋边疆、奋勇杀敌的热血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用历史变换来抒发征战未断的感叹。万里征人未还,则暗示了多少热血男儿裹尸沙场,留下人世悲剧。最后两句更是道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那样的良将出现,平息边乱,安定国事。全诗用极为平常的笔触,咏唱出雄浑豁达的意境,气势上一气呵成,令人拍手叫绝。故而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唐代七绝之冠,实属名至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