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特供|培智一日活动及各科目卡片电子版(打印)

 云卷云舒bray8q 2018-02-06


懒得打字,直接看图吧!


也许你的课表跟这个不一样

但没关系

你可以打开PPT源文件

修改时间和内容即可


如何获取

1

分享是最高阶的学习.

如果觉得卡片做的还可以,请转发朋友圈或分享给需要的同行!D老师做这些花了很多时间,但他坚信分享是最高阶的学习,所以无偿提供给大家!

另外如果您有任何可以分享的教学或班级管理材料,欢迎提供,鼓励分享,避免重复劳动!把时间用来做更重要的事情上!

2

源文件获取方式

也许你需要一点小小的改动,那都不要紧。

获取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视觉卡片,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下面还有几张各科目的卡片,请过目!


生活语文



晨会


不要问我为班主任是男的

因为D老师是男的

你可以参考改一改就好了

或者这只是一种思路

你可以有更好的想法


运动保健


兴趣活动


生活数学


唱游律动


生活适应


绘画手工


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自己查看!


为什么要做这些呢,不妨看看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教学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这个过程顺利进行,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信息在双方之间的传递,而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教者和学者双方对这些信息的接收能力和偏好。那么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考虑孩子的信息接收能力和偏好呢?其中一个需要我们加以特别关注的方面,就是“视觉提示”的应用。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它是孤独症儿童教育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它力图适应和照顾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看,它又不仅是一种手段,而是包含了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这一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这篇文章里,对关于视觉提示的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一下梳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一.什么是视觉提示

视觉提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看得到的提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利用视觉提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交通红绿灯,就算大街上再嘈杂,它也能静静地把交通信号传递给我们。还有各种交通标志,提示着司机和行人应遵守的规则;电器的说明书,一步步指示我们如何组装或操作电器;马路上的斑马线,指明了行人的道路;厕所门上的男女标志,提示着我们不要走错了房间;电脑、电话键盘上的字母和数字,使我们不必去死记各个按键的顺序和功能;商场里的“EXIT”(紧急出口)灯箱,告知了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逃离的方向;银行柜台前的一米线,提醒我们应当在一米之外等候;汽车尾部贴的“保持车距”、“我害羞,别吻我”,警告后来者保持车距;学校里的课程表,提醒学生提前做好每节课的准备;田径场上的跑道线,约束着运动员不要抢道并线;停车场上划出的方格,规定好了每辆汽车的停车位置;袜子的脚踝外侧绣着的小商标,能让主人区分开左右脚;红色和白色电线,帮电工分辨哪一根是火线哪一根是零线。


生活中视觉提示的例子举不胜举,也许我们从没有特别留意它们,但我想都不能否认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如果没有了这些视觉提示,现代社会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那么您有没有想到过,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否曾使用过同样多、同样丰富的视觉提示手段来方便他们的生活、教育? 

二.为什么使用视觉提示

在各种教育方法中,结构化教育是对视觉提示最为强调的。结构化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不先入为主地把孤独症作为一种病症看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因为这一个群体拥有彼此相似的思维、饮食、着装、工作、休闲、交流等活动方式,从而具有着某种“文化”的特质。 


具有“孤独症文化”特征的人,有这样一些基本的相似点: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包括:无法理解事物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过分关注于细节;思维具体化,不善于抽象思维;难以安排和组织自己的活动;实践观念差,不善安排活动程序或不善等待,等等。 


如果逐一分析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使用视觉提示的手段来加以改善的。比如可以使用图片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用图片来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来引起他们的特别注意、用图片表示时间的流逝、用图片提示活动的程序等。 


另外,在学习方式上,许多孤独症儿童都表现出“视觉优势”的特征,也就是说,相对于听觉信息,他们更加擅长对视觉信息的输入和处理。有人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屏幕上,把三个数字按照5、9、7的先后顺序,以相隔不到1秒钟的时间依次出现(先出现5,再出现9,再出现7),但他们的位置排列顺序和出现的时间顺序是不同的。之后,让被试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数字。 


普通的人,会按照数字出现的时间顺序,回答说:5、9、7。这说明,一般人在看展示的过程中,就会依次将先后出现的数字在心中进行复述(5、9、7),也就是在脑子里把看到的视觉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然后加以记忆。而孤独症儿童则回答“5、7、9”。可见,他们与一般人不同,是依靠自己所直观看到的东西,即视觉信号进行记忆的。对一些听觉障碍的儿童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的反应是相同。这个试验印证了孤独症儿童中存在的视觉优势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视觉优势,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接收系统先天就优于其听觉接收系统,另外,听觉信息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而视觉信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就更容易处理些。也许大家注意到,有的孩子在理解语言时困难很大,但是却对看图片、认汉字有很大的兴趣,对图画过目不忘,拼图拼得又快又准,汉字学一遍就认识了。这就是他们视觉优势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特点,那么如果在教育和生活中多使用视觉提示的手段和他们沟通,很可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视觉提示的形式

视觉提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提示的外在形式进行分类,包括如下几个: 


1.使用颜色标记作为视觉提示手段,可以用于: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不同区域,按区域摆放教学材料、区分属于每个孩子的用品(比如小明的椅子是红色的,小华的椅子是绿色的)、分割房间区域(如红色区域是工作区,绿色区域是休闲区)等; 


2.使用图片作为视觉提示手段,可以用于:展示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展示日常规范或程序、提醒儿童适当的行为等; 


3.使用列表作为视觉提示手段,可以用于:提醒儿童要带到学校或带回家里的东西、提醒儿童要做的事情及其步骤、提醒儿童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等; 


4.使用线绳(或划线)作为视觉提示手段,可以用于:指示出转换的路线、标记出需要排队等候的路线等; 


5.使用隔离物(家具、墙壁等)作为视觉提示的手段,可以用于:指示出转换的路线、挡住儿童逃避的路线等。 



具体的视觉提示形式

1.提示适当的行为


比如,有位孩子脾气十分暴躁,遇到不愉快不称心的事情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最为严重的情况总是出现在中午或者下午他在家里等待妈妈做饭的时候。如果他感到饿了妈妈却还没有做好饭,他就会出现打人、大喊大叫等发脾气的行为。为了帮助他学会自控,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他制作了一张卡片,上面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了在等待开饭时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像炸弹一样爆发是不对的,而是应该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去玩喜欢的玩具电话)。这种卡片能够像“笔记”一样,提示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表现出怎样的行为。这种方式,比起我们的大声斥责和训导来说,有时效果会好上千倍万倍。 


2.告知孩子做事程序的提示卡



弄清做一件事情的先后程序,对很多孤独症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我们用语言向他们解释,有时只会使他们更加糊涂,此时最好的办法依然是使用视觉提示。 


每个空格中,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形式(文字、图片、照片等等)来表示要做的事情或步骤。这样的卡片至少有两种用途:第一,它可以告诉孩子某件复杂的任务要分哪些步骤来完成。比如,我们可以把“洗手”分解成“撸袖子”“拧水龙头”“冲水”“打香皂”“搓手”“冲香皂Ä”“关水龙头”“擦手”等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以图片的形式逐个呈现在卡片上,贴在水池旁边作为提示。在结构化教学中,经常用到这种手段,帮助孩子独立地完成某项任务。实际上在许多普通幼儿园里,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提示。第二,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告诉孩子某段时间内他要做的事情。比如上午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孩子逐个完成“拼图”“颜色配对”“剪纸”“连线”四项任务,那么就可以把这四项任务分别以图片呈现并按顺序排列。每完成一件任务,就把图片取下来,表示结束并进入下一项任务。 


这种形式的提示卡,最好用方便拆卸的材料制作,比如用厚纸板做底,用别针把单个图片别在上面,或者用“易可牢”粘贴,以方便随时取下或替换。 


3.告诉孩子某项任务的最终要求


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来说,通过语言告诉孩子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很困难的,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用图形告知。比如对于“按照图形串珠子”这件任务,如果用语言告诉孩子“你要按照图上画的珠子的颜色和形状一个一个地把对应的珠子串好”,孩子很可能根本不能理解,而如果用图片作为提示,效果则可能会很好。 


4.作为给孩子提供反馈的手段


在使用做事程序提示卡引导孩子按照程序完成各项任务时,每做完一项任务,就根据孩子的表现,分别给予即时的评价:如果表现好就在相应的图片旁边贴上一张笑脸,反之就是哭脸。这样,视觉提示就能很清除地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表现。还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要得到至少多少个笑脸,才能玩他喜欢的某种东西。这样,这些笑脸又成了很好的代币强化手段。


5.随时提醒行为规范



如果您经常因为孩子吃饭或学习时总不能老老实实地坐在凳子上而烦恼,那么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把一张表示“坐好”的图片贴在孩子的桌子上,每当他要开始乱动时,就指一指图片以作为提示。 


类似地,许多其他行为规范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加以提醒。比如“别说话”“排队”“等一会”等等。 

6.教孩子用图片来表示自己的情绪、身体状态。


如“我累了”“我渴了”等等。 

在孩子感觉不舒服,或者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欲望时,就可以把相应的图片交给老师以表达。实际上这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的方法是类似的,对于无语言的孩子来说,用这种方法进行表达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7.还可以用图表的方法表示时间表。



在结构化教学中,这种形式就采用得很多,在此就不再举例了。 

上面提供作息表其实就是这一类!


四.视觉提示应达到的要求


首先,视觉提示的使用要有针对性。视觉提示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所以使用时必须针对儿童个体进行分析,判断对他是否适用。如果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反馈,看该儿童是否存在视觉优势的特点,是否对卡片、文字等很感兴趣。如果判断不准,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视觉提示手段,在实践当中观察儿童的学习情况。 


其次,视觉提示的形式。要根据孩子的功能水平,为孩子选择能够理解的视觉提示。按照理解难度,从高到低的形式是:图片(简笔画和较形象的图画)、手势、照片、实物。这些形式是可以混用的,并非只能同时用其中一种。并且,在给孩子使用某种图片作为提示之前,不一定要专门教孩子认识这些图片或手势。因为实际使用的过程就是逐渐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的练习,孩子就会逐步理解图片或手势的含义。 


也许有人会担心:大量地使用视觉提示会不会使儿童产生图片依赖,因而更少采用语言作为沟通手段?其实,这个担忧是不必要的。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大量用到视觉提示,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提示而拒绝使用语言来交流信息。要知道,人的交流沟通是包括了许多不同途径的,语言只是途径之一,手势、图画等,同样是重要途径。使用视觉的手段进行沟通的能力得到提升后,孩子的总体沟通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这对他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是有益无害的。实际上,已经有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的创始小组就曾做过一项追踪研究,发现教一批儿童学会使用图片作为主要沟通手段后,他们中绝大部分的语言能力非但没有受到阻碍,反而有明显的进步。 

总之,视觉提示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让我们充分发挥灵活性和创造力,细心、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孩子,勤思考勤动手,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视觉提示方法,让他们从中受益。

拓展阅读转自豆瓣,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