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患关系: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

 然道国医馆 2018-02-06
   古代神医扁鹊曾和徒弟说:“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徒弟不解:“ 医生不就是救人的吗?”扁鹊说:“信者,患者本人意愿强烈,配合治疗,身体机能恢复快;不信者,内心浅意识就暗示这肯定不行,他又怎么能配合治疗?”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医术再好,难度无缘之人。一切如是!
 
 

​​   其实就是强调“信任”二字在诊疗过程的重要性。简单的说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当然“信任”并非平白无故就有的。想要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较重要的就是沟通。为什么现如今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且不说专业水平,较关键的就是没有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信任”是治疗疾病基本保障,充分的沟通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   一位来自深圳的黄老先生,79岁高龄了,3年前因工作劳累开始出现肩膀及大拇指麻木不适感至今,不适感加重伴肩部过电感2个月。期间曾在当地医院做小针刀治疗,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在然道国医初次就诊后症状明显好转。做完一次治疗患者大为感叹,这么细致精细的诊疗是他从未感受过的。每一针扎在身体上都是那么的精巧,效果也比以往在其他地方做的小针刀更为明显。
 
 

​   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 。在施以针刀治疗前,根据肌筋膜激痛点原理,医生首先要通过平滑式、前捏式、深部式触诊方式来寻找受损肌肉群的紧绷带。然后在紧绷带上去仔细按压、拨动,寻找硬结及压痛,并硬结的范围、形状、层次和和活动度。在整个诊查过程中不仅只是依靠医生的触感,同时还与患者的疼痛反应一致,来较终确认病变部位。两者缺一不可。治疗时嘱患者深呼吸,针随呼气而入,随吸气而提,医患同频。触诊检查是一种感觉上的交流,治疗时的医患呼吸同频也是一种交流。从诊查到治疗,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贯穿全程。
 
 

​   “信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产生了,当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信任,同时也就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率也就大大提升。对医生不信任,对治疗没有信心,自我放弃的患者。就算医生专业再好,治疗效果也无法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