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文字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字表达和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字因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传承,国家、民族文化也因文字的传承而延续、发展。中国文字史是中国文字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依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秦、汉、唐时期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贾湖刻符,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 文字发展初步经过这几个阶段, 庄桥坟刻,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 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字系统。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按现代收录情况看,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