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中医学的治疗原则有那些?

 医道无涯 2018-02-06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整套防治疾病的原则,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治疗原则就是根据临床的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综合而总结出来的辩证治疗规律,也可说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简称治则。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变化也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应特别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治病防病的过程中,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并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瓣证关系,提出“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其标、缓则疗其本”、“正治与反治”、“扶正与祛邪”等的原则。同时,根据各人的体质以及气候的不同,在临床上既要掌握治疗的原则性,又要灵活性,针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局部与整体。

<三>,治标与治本。

<四>,正治与反治。

<五>,扶正与祛邪。

<六>,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预防、治疗大致概括为未病先预防和已病早治疗两方面。 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使“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保持清洁卫生、精神愉快,是减少身体发病的重要因素。

在疾病己发生的情况下,首先是争取早期治疗、而在治疗的同时,要防止疾病的传变,如肝病往往能影响到脾胃(肝病犯脾、木克土),《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 无疑是長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局部与整体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我们在治疗疾病中,不能只看到局部病变而不去看整体的影响。 如内眼疾患,往往是由于肝肾的有余或不足所致(水生木而不得生,肝筋目五行属木、而肾骨耳属水,阴、阳,五行,是人整体的因果关系。)在药物治疗上如能从整体出发,从治疗肝肾着手,则此类眼病亦可得治。又如气虚下陷而引起的脱肛,也是由整体出发,针对中气虚陷而治疗的。當然,也不能只看到整体而看不到局部病变,只进行一般的全身治疗而忽略了对局部病灶的处理。例如局部痈肿,能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方面需要服清热解毒药作整体治疗,同时也要局部外敷药物,才能加速解毒消痈的作用(用清热解毒药的症,属实热之证、证候属阳,反之属寒、证候属阴)。

临床上,有些治疗措施从局部看来是可行的,但对全身有损害,应谨慎小心。例如运用化管药条〈主要成分为红升丹〉治疗外科各种瘘管,对局部病灶有解毒、去腐生肌、促进愈合的作用,但如果用量过大,或持续过久,则有引起中毒危险。当然,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有些治疗措施从全局来看是可行的,虽然对局部有所损害,也应果断采用,以免因小失大,耽误治疗时机。例如患急性传染病的孕妇,在危及孕妇生命情况下,有些治疗措施虽然对胎儿有所损害,但为了挽回孕妇的生命,也应果断采用。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疾病治疗上,主要用来分清疾病的主次先后和病情的轻重缓给,从而确定治疗的方法、步骤。

标、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什么是标,什么是本,应随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人体是本,疾病是标,按邪与正来说,正气是本,邪气(病邪)是标,按疾病本身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按疾病的新与旧、原发与断发来说,旧病与原发病是本,新病与继发症是标。由于标、本所指的内容不同,根据临床上不同的情况,从标本方面考虑,大致可归纳为: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及标本兼治等几个原则。

疾病的种类多,其发展过程又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治病时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疾病的本质来治疗,解决了疾病的“本”,疾病的各种现象也就得到解决,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例如湿热泄泻的病人,症见泻下水样大便、小便不利、腹痛等,这些症状都是疾病的现象,而湿热才是疾病的本质,宜用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清除肠道湿热,泄泻、腹痛等症自然消失。如果用涩肠止泻之剂,就会使湿热之邪不去,泄泻不除,反会加重病情。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也是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演变出来的两种治疗方法,同病异治就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机体反应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例如痢疾,但疾病的本质有因湿热或寒湿等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属湿热痢的,可使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属寒湿痢的,则采用温中燥湿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在不同的病变过程中,如果病理相同,本质一样的,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治法。如久泻久痢、子宫脱垂、脱肛等多种疾病,只要它是由于中气下陷的,均可使用补中益气的治法,

在疾病过程中,如果有某种症状特别严重,或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又复患新病,而新病来势又较急的时候,可先治其严重症状或新病的标,后图其本,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标本兼治就是在疾病标本俱急的情况下,采取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这样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如急性肾炎病人的全身浮肿、腰痛、尿少、并见发热、咳嗽、气促、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侯,其病本是肾不化水,病标为风热犯肺。标、本病两者均急,就要在利小便消肿同时,兼以疏肺解表,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双管齐下。

正治亦称逆治,即《内经》所说“逆者正治”之意。它是针对病的“本”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所使用的药物的药性恰好与疾病的性质相反。例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虚证用补药,实证用攻药等等治法,都属于正治。这是临床上一般最常用的治疗原则。

反治又叫从治,即《内经》所说“从者反治”之意。就是从表面上看是顺从假象,实质上仍是针对疾病本质的一种治疗原则。它适用于病情严重,机体不如常地反影疾病的情况(即是疾病出现假象)。例如,阴寒内盛,格阳于上,出现面赤烦燥的真寒假热证,不用清热药而用温阳药来治疗,这种治则《内经》叫做寒因寒用,如脾虚出现中满、腹胀的真虚假实证,不用消导药而用补脾药来治疗,(此症多见年老脾虚日久,亦见壮年脾患日久者)这种治则《内经》叫做塞因塞用,又如因食积所致的腹痛、泄泻,不用收敛止泻药而用消导攻下药来治疗,这种治则《内经》叫做通因通用。

正气和邪气是疾病过程中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治病的根本目标是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使邪去复正,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在临床上,通过祛邪和扶正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扶正祛邪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条重要治则。 扶正与祛邪、就是运用各种治法,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能力,药物治疗、针灸、功能锻炼、适当营养等,以增强机休的抵抗力和自然修复能力,迏到抵御或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此治适用于正虚而无外邪,或虽有外邪而以正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疾病,临床上可根据具体的辩证情况选用助阳、滋阴、益气和补血等治法。如暑热病后,邪气已去,但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等一系列正虚症候,就要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药物以益气养阴,又如温病后期,余热未解,而见微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五心烦热等症,此时邪虽未解,但正虚己很明显,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应用麦冬、生地、白芍、阿胶、炙甘草等以养阴清热,扶正以祛邪。

祛邪以扶正,就是运用各种治法祛除病邪,以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此法适用于邪盛而正未虚,或虽有正虚而以邪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疾病,如通过发汗解表以祛除表邪,清热泻火以祛除邪热,利水化湿以祛除湿邪等等,临床上可根据辨证选用。例如风寒初感而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等症,此时正气未虚,可通过用麻黄、桂枝之类发汗,使外邪透解,不致进一步深入而伤正气,达到祛邪以存正,邪去自安的目的。

扶正祛邪谦施,由于正和邪的关系变化多样,有时会出现正气虚甚而邪气仍盛,或脾虚胃实、脾虚肝实等情况,此时若单纯攻邪则更伤正,单纯扶正则又助邪,临床上就应把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它也叫“攻补兼施”。根据邪正的消长情况,灵活地运用祛邪为主、扶正为次或扶正为主、祛邪为次的方法,有时,还可根据病情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的治法。例如肝郁脾虚而见肋痛,寒热往来、神倦、食少、腹胀等症,一方面可用柴胡疏肝解郁,另方面可用白术、茯苓等健脾补虚,釆用攻补兼施之法。需要注意的是,祛邪的最终目的是使正气得以保存或恢复。但是,祛邪虽有“邪去正安”的一面,但攻邪的药物用得过多也能伤正,同样,扶正虽有“正足邪自去”的一面,但运用扶正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邪气的去留关系,不能只看到扶正可以增強身体抵坑力和自然修复能力一面,也要看到扶正过急或用非其时,会造成留邪不解,反对正气恢复不利的一面。必须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疾病复杂多变、根据具体病情来考虑运用上述各种基本治疗原则的同时,还要因人、因时、因地灵活地制定适宜的治法和选用恰当的药物。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

人的体质、年龄、性别不同,治法和用药上都要认真考虑。体质强壮、血气充盈的病者,用药、针刺可略重,体弱病者,老人、婴儿,针、药宜轻,平素偏热者,虽有外感风寒,也易转化为热,纵然解表,用药也不宜过于温燥。同样,平素体质偏寒者,虽有外感风热,也易转化为寒,纵然解表,用药亦不宜过于寒凉之品,这就是“因人制宜”。

根据地理位置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每有区别,用药要求也差异,高寒冷之域,其病多寒,常用温热之品,地低炎热之处,其病多热,常用寒凉之品,说明地区不同,患病亦异,用药当有所别,即使相同的病症,药剂皆当有异。外感风寒,北方多寒、生病者须用辛温解表较重剂才有效,而南方多热,感受风寒、辛温解表轻剂便收到疗效,这就是“因地制宜”。

四季气候不同,对人体亦有一定影响,用药也有所不同。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秋冬时节,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敛藏于内。所以同为外感风寒,春夏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变生他病,秋冬则可使用较重的辛温解表药,使邪从汗解,同样,同是感冒,夏天暑气熏蒸,湿邪较盛,感冒方中宜加入一些清暑利湿药,秋天干燥感冒方中则不宜过于辛燥,宜加入一些润燥之品,这就是“因时制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