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三酸图》里,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品人生滋味,分别品的是哪一种滋味?

 yh18 2018-02-06

这道提问非常有寓意,提的非常好。

人生百味,各述千秋,个中滋味,品度情怀。

曾经沧海难为水,人间正道是沧桑。

苏东坡代表儒教,黄庭坚代表道教,佛印代表佛教,他们都是其大家。

儒道佛三家大相径庭、各有倚重,它们能融会贯通,相济相补,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它的见解如下。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讲究进取。

道家文化――讲究规律。

佛家文化――讲究奉献。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文化都是崇尚的结果,婴儿从第一声啼哭中就在寻觅着自己的世界,人生的路一往直前,从有无之间,从虚实之间,从繁静之间,从好坏之间,从对错之间,从贫富之间,从贵贱之间,从名利之间,从得失之间,各种文化的融入践行着你的人生。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各种文化构建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

儒道佛的教义,儒家讲究拿得起、道家讲究想得开、佛家讲究放得下,它们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也度化了我们的世界,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年轻学儒,中年学道,年老学佛,始尽甘来。

《三酸图》的寓意很深刻,同样的一坛醋,儒教的苏东坡认为是酸,道家的黄庭坚认为是甜,大和尚佛印认为是苦,不同的人生品尝出不同的滋味,这也是对儒道佛三家的经典阐释。

世界是完整的,也是残缺的,更是不同的,人的思想构建了空间,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你的人生就是不一样,但是,我相信,世界会因为彼此而美好。

品味人生。

愿我们的世界一片静好!在三酸图里有总结了儒释道三家对人生的认识,在北宋年间,金山寺主持大和尚佛印得到了一坛子桃花醋(桃花醋原产乌镇,已失传),邀请苏东坡和黄庭坚来品尝,三人各自喝了一杯(难道醋真的可以作为饮料直接喝?看来山西人不是杜撰的),大和尚佛印觉得是苦的,儒教的苏东坡觉得是酸的,而道家的黄庭坚认为是甜的,同一坛子醋,不同的人生品尝出不同的滋味。这也是对儒释道三家的经典阐释。有的瓷器上画了三酸图,很多收藏爱好者第一眼就说这事福禄寿,看来福禄寿是看多了,三酸图和福禄寿最大的区别是,前面得有一坛子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