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是我们的一张世界名片,但其核心有一软肋受制于人

 师德量 2018-02-06

高铁是我们的一张世界名片,但其核心有一软肋受制于人

书画之窗 

高铁、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这三大“神器”俨然已成为当下中国最亮眼的名片。其中,高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早已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火得一塌糊涂。

先来看一看截止2017年底的中国高铁相关数据,盘点一下中国高铁“之最”:

里程最长--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线网,高铁总里程数几乎占到了世界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2017年,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经有29个通达高铁,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4.5万公里;同时,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是世界上投入运行最长的高铁线路。

客流最大--

2016年,我国高铁的总体运量达到14.4亿人次,日均运输旅客量超过390万人次,中国高铁也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服务需求最大的高铁系统。

速度最快--

已经投入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尖峰时速达到430公里/小时,平均时速也超过250公里,无疑是世界上已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中最快的。

机车保有量最大--

2012年,中国拥有高铁列车1580列,这一数字在2016年底攀升至2959列,这一数字占世界在运营高铁列车总数的六成。

建设难度最高--

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链接甘肃、青海、新疆三地,在穿越祁连山脉时的最高海拔超过4300米,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铁路;目前,我国还正在修建世界上最深的高铁站--八达岭站,深达底下102米的高铁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深、亚洲第一大底下高铁站。

看了这些,作为中国人是不是特自豪、巨骄傲?应该是肯定的。

高铁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世界来看也是少有的,目前甚至早已走出了国门,应该说,高铁确实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名片。

但是,作为国人,我们应该自信,但也不宜自大。因为我们的高铁虽然算是中国造,但其核心部位有一软肋一直以来都受制于人,成为我们中国制造的一个个痛点!

一位参与动车引进工作的技术工程师举例说,我们可以按外方图纸生产转向架、电机、变压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组装变流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却不知道头型的设计依据、原理,不知道加宽车体有没有风险,得不到车体的原始设计计算书,得不到转向架的关键参数和升级改进方法,也得不到电机和变压器的电磁场、热场、力场的计算机多维协同仿真技术,更不知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检验标准和相关材料疲劳特性数据库,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源代码等!

“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东西,却是最关键的,我们都没有通过引进获得!”这位工程师如此坦言。

换句话说,经过数年培育,中国确实已经拥有了动车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能力,但宣称的由中国企业自主生产的动车,关键零部件仍从国外进口,只是在中国完成组装而已!

这才短短几年实现几百辆动车下线--这与汽车领域如出一辙,而汽车领域的市场换技术已被普遍认为是失败的试验。

从西门子进口的占总金额近一半的原装进口零部件,只是在国内组装,所以应该算不了国产化率。

在一位西门子的技术人员看来,列车核心技术只有三大部分:牵引系统、转向架和制动系统。其中,最关键的是牵引系统,像“列车的心脏一样”。但这些技术外方至少目前既不打算降价,也不会转让!

牵引系统中只有部分零部件如牵引电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产化时引入的厂商较多,降幅较大。CRH2的牵引电机在国产化第二阶段降了12.5%。

整个牵引系统中,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软件系统,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西门子、川崎、阿尔斯通都没有转让这一技术。“只有掌握了列车控制系统,才能设置各个部件的参数,才有真正的设计能力。这是他们多年研发成果,不可能拱手让人。”前述西门子技术人员表示。一位技术人员说,现在声称国内自主研发的CRH380B系列车型,一旦列车运行出现问题,还要靠西门子!

“软件的升级版要西门子做,试验数据也需反馈给西门子总部。修改周期很长。”

那么,牵引系统这样的关键技术占到一列动车总价的多少呢?约20%-30%。

其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又占整个牵引系统的一半以上,利润最高。原西门子采购部人士坦言:“现在西门子采购部就是靠卖牵引系统赚钱。”阿尔斯通也是如此。

与牵引系统一样,被外方视为赖以生存之本的制动系统也没有实行技术转让,而是由外方在中国的合资厂生产。“合资厂更不存在技术转让,中方连图纸可能都看不到。”

三大系统中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的是转向架制造,只卖安装图纸,不讲设计原理,中方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一位参与引进人士透露,长客曾向西门子请教转向架参数为什么这样设置,西门子专家就打马虎眼。现在转向架的构件是在长客焊接,其余零部件在国外买。

中车株洲一位工程师比喻说:“通过购买几家外国公司的动车组,我们买到了四条鱼,但没有买到钓鱼技术和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还得进口,控制软件源代码从来不在转让范围。”

在高铁技术引进中,中方创造和让出了庞大的市场,但真正在金字塔顶端赚取高额利润的还是外国厂商,他们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配件掌握主动权。

高铁在中国创造了奇迹,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确实个很大的软肋和痛点,也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

风风雨雨,我们走过这么多年,成绩斐然,但许许多多重要的核心技术还是被外国人紧紧握住。

所以说,为了不再受制于人,我们的创新之路,我们的科技之路一刻不能停滞!

中国制造业,任重道远,我们仍在路上!中国,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