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大家刘奎龄百幅作品欣赏

 苹果居 2018-02-06

主编:张枕石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1885年6月13日生于天津,1967年6月12日卒于同地。天津巨富“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的后裔。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善画走兽飞禽、花鸟鱼虫,长于工笔。一生无专一师承。他年轻时常出入于裱画铺、画店,临摹过大量古代院体画,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学过水彩画、素描。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以《孔雀图》最为著名,深得徐悲鸿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独树一帜。平生创作近千幅工笔画,作品有《牡丹鸡》、《松鼠》等;《孔雀》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多件作品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该馆曾为其举办遗作展。出版有《刘奎龄画集》等。



在历代画史中,鲜有像刘奎龄这样表现题材如此广泛的画家,举凡翎毛花卉、水族鳞介、草虫蔬果、走兽、人物、山水,靡不涉猎,尤以花鸟、草虫、走兽最为见长,传世作品的数量也最为可观。他在研究宋院体画、元、明、清诸名家巨匠的基础上,又广受并蓄;学习西画画法、郎世宁画法及日本竹内栖凤技法;将西洋画以及日本南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技法丰富新颖,画面丰富和谐,清新优雅,写实而主风神,尤以狮、虎、孔雀见长,堪称画坛之独步。

其绘画艺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受明代院体、晚清岭南二居影响;第二阶段为30年代后期,形成精致柔和的工笔写实风格,变郎世宁'西体中用',为'中体两用',用西画焦点透视原理画鸟兽,造型准确,富立体感、质感;第三阶段是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合勾勒没骨、皴染为一体,自成一家。其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极富创造性,他善于观察物象的神态精神,能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纳入幽淡宁静的大自然中,构成了区别于古代走兽画的独特意境。在技巧中,他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独创“湿地丝毛”、“景衬法”、“计白当黑法”等动物画技法,将用笔、用色与用水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颜色调配成典雅的色泽,惟妙惟肖地表现禽鸟畜兽的形体结构、肤色光泽,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同时,作品以勾勒填色的传统技法为生,强化色彩的造型能力,并适当引入投影,从而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作品充满吉祥、和谐、恬静的氛围。

文章:栾林


常用印章



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