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阅读量超4千万的“月亮项链”是如何拍出来的

 太行森林 2018-02-06

——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轻 松 加 关 注 ——


快乐摄影教室  以影会友  以影求知


文:大张张        编辑:影子

编者的话:下图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见过,这是大张张老师的作品《京城上空的月亮项链》,荣登新浪排行榜第一名。下面就让大张张老师带我们一起看“月亮项链”诞生的全过程。


1月31日的月全食已经过去,摄影朋友不乏佳作诞生。我的“月亮项链”被新浪排行榜收录,第二天就爬升到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截止到写这篇稿子时,阅读量4132万,转发8.5万,评论2.3万,点赞45万。大家对照片热情之高是我没有想到的。


很多朋友留言希望我写个教程,说说当时的拍摄经验。教程谈不上,我大概说一下当时的拍摄思路和过程,和喜欢摄影的朋友一起分享。


1月31日的月全食时间是当晚19点48分开始,23点12分结束,其中红月亮阶段为20点52分--22点08分,长达1小时16分钟。


月食的拍摄方式多种多样,有单张特写的方式,有利用建筑物剪影和月食同框的方式,还有叠加月流迹的方式以及记录月亮移动线路的月串方式,不一而足。


经典长焦月食特写 (图片源自网络)


月串,记录月食变化过程 (图片源自网络)


月流迹,记录月食轨迹(图片源自网络)


一、拍摄地点的选择


月亮的特写镜头是比较经典的拍摄方式,从初亏开始,一直到月食结束,都能拍摄到很美的红色月亮。由于这样的场景太多,没有新意,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这种拍法。


既然在北京拍摄,能不能带上著名地标拍摄广域月全食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提前两天就开始选点。角楼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地标,想必月食发生时一定人山人海,恐怕是没有下脚的地方,这个方案就否了;颐和园的佛香阁当前景也不错,但是公园晚上关门,携带大量器材进去不太可能;东三环的天际线是北京的特色,在地图上找了一些爬楼点,都感觉不太保险,倘若万一因为临时登楼遇到困难,岂不是太遗憾了!最后综合考虑,地点选在自己小区的顶层(小区楼房30层,视野开阔,直接对着三环路,月出的位置没有任何遮挡),这里虽然没有著名建筑入镜,但是对我来说是最保险的拍摄地点。



二、拍摄形式的选择


选点结束,接着就是考虑表现形式了。前面已经说了,特写镜头放弃,我的长焦就用不上了。手头还有一个16-35的广角镜头,只能拍摄月流迹或者是月串(俗称糖葫芦)。查找了预报资料,进入月全食阶段,呈红色的月球在离东面地平线约36度处的高度,慢慢上升至约53度,然后继续升高。也就是说,这次月食位置会很高,尤其是结束的时候,月亮几乎在天顶了,要把这么长时间段的轨迹都囊括进镜头,必须用广角镜头。经过测算,完全囊括整个过程焦距最少不能大于25毫米。也就是说,用16-35这支镜头,带上地景的话,35端不能用,很可能月食还没结束就爆框,只能用更广域的焦段。但是随后问题又来了,广角虽然囊括进整个月食的过程,但是月球在画面里会显得非常小,和芝麻粒大小差不多,这么小的月面,怎么体现亏盈变化呢?

镜头视野需要囊括月食的变化过程,红色为20MM焦段


三、试拍


月食前一天的傍晚,再次来到楼顶踩点,这次的任务是试拍演练。天气很好,月亮爬升地平线时,天还没有全黑下来,非常方便直接构图。月食发生日,也就是1月31日,月亮会比现在晚50分钟出现,并且偏东12度。从照片成像上看,月球不大,只是一个豆粒大的白点,但已经足够分辨出来基本的轮廓。按照月串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确是非常细小的一串,完全没有糖葫芦的气势。既想要月食全过程,又想让月亮成像足够大,这看起来是个矛盾,怎么办呢?后来的设想就是,将月串拍摄密度加大,放弃糖葫芦,直接表现成项链的样子吧!至此,拍一串项链的想法就基本上定型了。


20毫米焦段下月亮只是一个小白点


四、实拍


1月31日晚天气非常好,天空纯净,万里无云,空气通透,月食发生前一个小时我已经全部准备完毕。

 

相机拍摄参数设置:

1、照片格式设置为RAW

2、相机设置为M手动挡

3、ISO800、光圈F5.6,速度1/50秒

4、对焦环定在20MM位置

5、将相机稳固地架设在三脚架上,构图完成后锁死按钮,检查有无松动的可能


先在镜头上用自动对焦让焦点在天际线的楼房上合焦,然后扳回到手动对焦档,这样调焦就结束了。此后的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能碰到对焦环,否则容易跑焦。关闭相机内自动降噪功能、关闭影像回放功能、安装程序快门线、设置间隔拍摄2分钟一张、设置三个小时拍摄区间。


当时的实际拍摄环境


在月食还没开始前我就进行拍摄了,这是项链的前一段。随着月亮慢慢升起,初亏发生了,月面的左下角开始出现小小的缺口,此时按部就班利用程序快门线继续拍摄。


第一部分:

从初亏到食甚的过程,是月面亮度逐步降低的一个过程,此时开始手动调节参数以避免月亮曝光不足。我基本上是每四分钟放慢一档快门参数,从50分之一秒逐步降到1秒,光圈不变。最后的食甚阶段,每张1秒种曝光。

 

第二部分:

20点52分食既到22点08分左右生光,全程一小时都是用的1秒钟曝光。这是整个月食最精彩的一段时间,月亮泛着神秘的红光,天空幽暗,群星闪耀,美不胜收。

 

第三部分:

从生光到复原阶段,是月亮亮度逐渐增加的一个过程,与初亏到食甚的过程刚好相反,所以操作上也是反着来。手动调节参数,每四分钟加快一档快门参数。

 

红月亮结束后,继续拍摄一段时间,到23点30分左右停止曝光,这是项链的最后一段。


此时还不能收工,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拍摄一张正常曝光的底图。这张底图是用来做城市背景的,在拍摄月亮轨迹时的曝光参数,都是针对月亮的亮度,忽略地面的景物,现在要弥补上这个缺陷,并要严格遵循月食的自然规律。这里多说一句,网上有不少照片用地景乱拼接,忽略月亮和地面的关系和透视规律,严谨的天文拍摄是不能这样做的。

 

23点30分拍摄结束后,播放回看浏览,整个画面按照当初预想的进行,月亮的“脚印”都很规律地呈现在一百多张照片上。心满意足之余,这才感觉到整整冻了三个小时的滋味,双腿麻木没有知觉,几乎迈不开步子!这还不是野外作业,可见御寒工作太重要了。


京城上空的月亮项链-1     大张张(摄影)


五、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是在PHOTOSHOP中进行的,只说大概原理,不多赘述了。


将所有RAW文件导入堆栈。

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勾选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堆栈模式用最大值即可。


这里要做一个说明,如果拍摄过程采用的是连续拍摄,也就是没有间隔时间,这些素材是可以作为一段月食变化的延时视频素材的。以每秒播放15张的速度计算,一段十秒的视频需要拍摄150张照片,以此类推,拍摄更长的视频要更多的照片。由于在拍摄中不断手动调节了参数,这段视频会闪烁的厉害,所以需要另外的技术手法去闪烁。

 

最后生成的项链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两端银白,中间暗红,斜挂在城市的天空。如果希望照片中“珠子”的间隔不同,可以采用抽帧的方式,比如4分钟间隔输出或六分钟间隔输出,可以得到间距不同的效果。


京城上空的月亮项链-2     大张张(摄影)


一点感想


天文摄影非常令人着迷,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可玩性很高。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天文摄影虽然也是摄影,但是更多的是忠实还原真实的天文信息,这点和艺术摄影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为了还原再现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如果为了某种效果无原则无边界地去改造图像,就失去了观测拍摄的意义。同时,天文摄影作为天文观测中最亲民的部分,吸引了很多摄影人参加进来,跟他们交流可以学到不少知识。懂得一定的天文知识,地理知识和气象知识,加上对器材的娴熟操纵,是玩好天文摄影至关重要的一点。


总体上说,对于拍摄目标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前期反复考证,多次实践,同时具有新颖的视角,就能在天文摄影中赢得主动,更多享受其中的乐趣。


大张张老师工作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