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典故|古代学霸的十大学习方法,你知道几个?

 yh18 2018-02-07


说起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等,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最后都通过自己的勤奋用功而学有所成,用现代的词语形容,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国学典故|古代学霸的十大学习方法,你知道几个?

1、凿壁借光——匡衡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匡衡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后来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2、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国学典故|古代学霸的十大学习方法,你知道几个?

3、闻鸡起舞——祖逖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4、韦编三绝——孔丘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5、囊萤夜读——车胤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点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6、手不释卷——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后来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7、牛角挂书——李密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8、目不窥园——董仲舒

在西汉时期,大儒学家董仲舒在年少时就读书非常刻苦认真,经常读书到黎明前才睡,然后鸡一叫,就又来读书,总共也就睡不到3小时。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总是读书。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里读书。他却说:“我不读书,只顾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长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9、警枕励志——司马光

相传,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天天秉烛到深夜,凌晨又伏案提笔,十九年如一日。他怕因困乏睡过了头,就睡在一个光滑的圆木枕上,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即被惊醒,继续伏案,故名曰“警枕”。

10、程门立雪——杨时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

国学典故|古代学霸的十大学习方法,你知道几个?

虽然这些典故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我们在学习这些典故时,并不是一定要照搬他们的做法,因为时代和环境都不同了,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

国学典故|古代学霸的十大学习方法,你知道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