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葩大会2》:没有刻意的哗众取宠,只有柔软的内心分享

 alayavijnana 2018-02-07


 

上周六晚,第二季《奇葩大会》终于回归,时隔一年,久违之感。

 

从2014年第一季的《奇葩说》开始,由爱奇艺出品,米未承制的“奇葩系列”就从未让人失望过。不过,看完第一期之后,冷眼君最大的观感是,这一季变安静了。



选手不再有过多的语言包袱,也减少了一些外化的肢体动作,导师的话语权也被下放,收回第一季时的否决权后,最终都变成了静心聆听,引导故事走向的倾听者。每一段娓娓道来的分享,都能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进入到分享者的情境中去。

 

第一期看下来,每一位分享者都会用平静的表达去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这一季《奇葩大会》,还真是有点不一样。



不给《奇葩说》挑选手,《奇葩大会》终成独立IP

 

从《奇葩来了》第一次由《奇葩说》的正片独立出来,把海选的过程独立成篇,再到去年改版升级为《奇葩大会》,IP的内部孵化与延伸已初见端倪,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吧。虽然在第一季的《奇葩大会》时还承担着为《奇葩说》选拔选手的功能,但是在冷眼君看来,《奇葩大会》能够成为独立IP的可能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到了第二季《奇葩大会》,为了让IP的独立性更强,干脆与《奇葩说》彻底“划清界限”,将不再为其挑选选手,真正实现独立IP化。并且冠以“特别人类大会”副标题,让网友对这一季节目从一开始就具有特别明确的认知。



除此之外,在导师阵容上,除了新晋导师赵又廷加盟,“马晓康”组合依然悉数回归,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也一直是“奇葩系列”的重要记忆点,是核心成员。其实赵又廷先前也是上过《奇葩说》的,对于节目的话语风格一定不陌生。或许,导师阵容的“3+x”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常态,这也不失为一种保持节目新鲜度和内容稳定性的好办法。

 

再就是整个节目的规则,既然没有了挑选手的功能,那这一季的《奇葩大会》到底要比什么,怎么比呢?

 

根据第一期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四位导师将不再具有否决权,而是将每一位分享者的打分交给了现场的100位观众,用“给跪了”的话术进行评比,超过60个“给跪”即为成功,并获得特别人类的认证,最终将进入到最后的“奇葩疯会”。整季节目除了最后的大奖之外,还将选出特别不服、特别浪、特别不容易、特别顽皮和特别不一样这五项大奖。节目模式和规则的调整,让《奇葩大会》变得更加合理和完整。

 

可能说到这里还是会有人觉得《奇葩大会》跟《我是演说家》这样的演讲类节目类似,确实,从视觉呈现和大的规则形式来说,确实有点像。但是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不管是选手的表达方式,还是故事本身的完整性,还有竞技感的对比,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人感受到《奇葩大会》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如开头冷眼君说到的那个感受一样,这一季节目变安静了,其实原因就是节目坚持了“重分享、轻竞技”的逻辑。

 

这一季节目的所有分享者都被称为“特别人类”和“已知特别人类”,他们将自身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节目追求的是故事本身和讲故事的方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其实并不太重要。弱化了所谓的竞技感,让每一个人都在很舒服的状态下进行分享,导师们也不再有过多的压迫和干扰,于是《奇葩大会》就变成了一场安静舒服的“特别人类大会”。



与其说是“特别人类”,不如说是“真实人类”

 

在第一期节目中,完整保留的有四位特别人类的分享,他们分别是网红戏精牡丹、街球王吴悠、考古学博士刘拓和作词人方文山。不出意外,每一期都将有“特别人类”和“已知特别人类”。据介绍,在“已知特别人类”中,除了第一期的方文山之外,后面还会有冯唐、田朴珺、龚宇、蒋方舟、樊登和俞敏洪等名人,一档节目汇聚齐这么多有故事有经历的人,也实属不易。

 

通过第一期节目,冷眼君对四位特别人类的分享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遵循内心的真实表达,所以与其说他们是“特别人类”,不如说他们其实就是一群“特别真实的人类”。

 

真实,就意味着能够引起网友的共鸣,是走心的情景代入。相比之下,第一季的奇葩选手们还是会想办法往辩论、新颖的观点与金句、夸张的肢体博得网友的关注与认可,虽然那也是一种节目效果与诉求。但是来到第二季的“特别人类”,因为没有了直通《奇葩说》的背景,使得每一个人的表达都变得非常的平和,娓娓道来的故事细节才是最能打动网友的。



戏精牡丹看起来夸张,但实际上也是一位单纯简单的想要表达自己和身边故事的人。街球王吴悠对输赢的真实观点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个痴迷于街球运动的人,内心深处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已知特别人类”方文山则更是带有几分戏谑的口气,甚至是以局外人的感觉在评价自己的职业轨迹,果然是“特别人类”。

 

而相比之下,第三个出场的考古学博士刘拓的故事似乎更为触动人心,一位被误认为是恐怖分子的考古学博士被抓进了伊拉克的监狱。其实在冷眼君看来,刘拓的这个故事本身当然很感动,但是如果把刘拓的经历和网友对刘拓的争议,结合起来一起来去解读,才会更加体会到这个故事的感动之处。



2015年,这位北大考古学博士前往伊拉克进行考古,结果被当作恐怖分子被抓进监狱,最终才被营救出来。


如果不是他在《奇葩大会》里种种细节描述,我们不可能会感受到一个人被误抓进国外监狱后的情绪状态,以及他在狱中的生活细节。感动无数网友,有着这样经历的人,当然就是节目所要展现的“特别人类”。



刘拓的表达很平静,也正是因为这种平静,让原本应该有很强情绪波动的故事被统一了节奏,在这同一个节奏之下,刘拓描述的各种细节反而更加打动人。从内心的无助到逐渐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刘拓用语言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共鸣。对于这样有着相对丰富背景的故事,冷眼君认为,这才是《奇葩大会》应该要寻找的故事范本。

 

总之,走到第二季后的《奇葩大会》,开始逐渐摸清了自己应该要表达的内容方向。它还不是所谓的垂直领域,也不是所谓的圈层文化,其实是囊括所有领域的故事集结,只不过是在用节目特有的方式完成表达罢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功完成了综艺IP的自我迭代。

 

《奇葩大会》里的表达是柔软的,也正是因为柔软,一旦被碰触,就会有疼痛感。

 

疼痛,多么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