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特殊人类”,生活在这个充满奇葩的新新世界!

 旧故麻袋 2020-10-27

铠甲永远不可能是别人给的,

永远是你以最赤诚的肉身去面对每个人,

在你遇见恶的时候,

这个硬的东西就会刺伤你,让你痛,

但是当你痛过之后,你会长出铠甲。

——《奇葩大会》

文丨旧故麻袋

《奇葩大会》第二季收官了。

最后一期节目被命名为“特别人类疯会”,节目组别开生面让四位导师上台各自做了分享,很惊喜,很暖心。还为来参加的选手颁了各种各样奇葩的奖项。最后,被马东老师颁的“最特殊人类奖”戳到,因为名单上写的是:你。

听了那么多选手和已知特殊人类的分享,听导师们的分享你会发现特别“鸡汤”,但这些鸡汤却恰到好处,我先干为敬!

赵又廷卸下偶像包袱一板一眼的上台,穿着白衬衫,谦恭地称自己其实一点都不特别,也不是所谓的“特殊人类”,他表示自己的普通和平凡,没有特殊的爱好,没有特殊的技能,也没有与他人的不一样的经历,他说他只是一个快乐的人,爱家人,爱工作。

当观众席发出一句“特别帅”的时候,他拜拜手说帅并不是一种特殊,如果要选演技和颜值,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演技,因为颜值不是必需品。

“不特别”的赵又廷还分享了与其他三位“老奇葩”导师的相处心得,坦言在这些“老怪物”面前,“认怂”才是最好的相处模式。恰好他分享的观点就是“认怂”。

他说“认怂”并不是认输,而是一种很积极地自我认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当中把事情做好,能力范围之外抱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好。其实,这听上去虽然是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很多人都未必做的到,大多数人更喜欢别人教他们如何前进,并不想听这些劝诫。能做到认怂,内心需要足够强大,能包容自己的不足。

最后,选手提问,赵又廷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回答一个快乐的人!可以说很招人羡慕了!

最中二的是马东为手机的“伸冤式”分享,以深情反问、严肃讨论等不同方式,层层剖析现代都市人热议的“手机依赖症”存在的根本问题。

手机和它背后所代表的高科技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人类社交圈范围,并解放了我们对于自由交流的渴望,深度解读之后,马老师以“你不是对手机上瘾,是对交流的自由上瘾,你不必对此心怀愧疚”,一针见血。但头头是道的铺垫后,最后点出主题,是为OPPO做的广告,不得不服马老师的脑洞,不去做公号狗可惜了。

最扎心的分享当属情商高手蔡康永,他分享的观点是负面情绪对人类的重要性。他深情并茂地讲述了“你所讨厌的才是最需要的”,他说所谓的负面情绪是我们活下去必需,当你毁灭掉那些你以为你讨厌的东西,你就毁灭掉你自己。

因为只有负面情绪能让你对生活有认知,如果将负面情绪抹除,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悲伤,那么你就对失去、对伤痛毫无感知。我们需要负面情绪,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分别和失去时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高晓松作为压轴最后一个登台分享,他盘点了整季节目中不同选手带给自己的多层次感受,他能感觉到内心泛起的涟漪,最终得出有趣的结论:来奇葩大会现场的,往往读过万卷书的人都被淘汰了,而行过万里路的人却成为大家公认且喜爱的“特别人类”。

针对这一现象,晓松老师用特高深的“能量密度”对读书和行路做了全新解读。反正我是一句没听懂,但又感觉这个词很厉害的样子。

总结来说,读书和行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增长见识的过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行路的成本被一再压低,积累“能量密度”的速度较之读书而言也会更快,所以“行路者”分享的故事和观点也更能感染别人。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放到如今,应该倒过来,要先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因为与其花很多时间,读一万本“泡沫”,不如先去“行万里路”,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感受新体验,而这恰恰是书本远无法带给你的。

这些分享,都是干货,比听一些“公众号如何才能写出10+”这样的分享好用许多,一个人只有眼界开阔了,懂得更多了,他看待世界的目光才会有更多种可能。

我一直被《奇葩大会》、《奇葩说》这样的节目吸引,是因为这里面的真实和震撼,是其他节目无法带给我的,而且看完后还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我感觉自己获得很多,哪怕是一些小观点,哪怕他只是来搞笑的。

我也和赵又廷一样,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特殊,甚至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但看到那个“最特别人类”的颁奖后,我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特殊,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被赋予的不同,我们都是一群奇葩,在这个新新世界摸爬滚打。

期待《奇葩说》,江湖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